2006年,浙江一小伙因车祸,永久丧失自主呼吸功能,父母捏皮球5000万次,用自制简易呼吸机为儿子续命:“手指废了有什么要紧,只要还能动,爸妈就不会停下来。” 一个静谧的村庄,一间昏暗的小屋,噗呃、噗呃的奇怪声响回荡在房间里。 沿着声音望去,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子仰卧在床,身体纹丝不动。 这个男人名叫付学朋,只见他气管被切开,母亲正坐在床头,双手捏着一个塑料球,有节奏地按压着。 每按一下,就有空气通过导管送入付学朋的肺部,随后再被吸出。就这样,母亲的双手维系着儿子的呼吸,一刻也不敢松懈。 2006年,那时的付学朋还是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 23岁的他,虽然学历不高,但靠着一技之长成了汽车4S店的老师傅,月入五六千元,过着稳定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然而,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2006年3月18日晚,一场车祸,让付学朋生命轨迹彻底改变。回宿舍的路上,他被一辆轿车撞飞,昏迷不醒。 几天后,付学朋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醒来,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呼吸也无法自主。 医生告知,车祸导致他高位截瘫,从此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 昔日风华正茂的小伙,就这样成了卧床不起的植物人。 付学朋在医院住了两年,尽管父母寄希望于奇迹出现,但现实是残酷的。繁重的医疗费用,很快耗尽了家中的积蓄。 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俩东拼西凑,欠下了几十万的债务。入不敷出,一个月仅有一百多元的低保费,再也无力支撑高昂的住院费用。 2008年4月,背负巨债的付学朋,不得不出院回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出事路段监控丢失,交警无法判定事故责任,付学朋的官司打了两年有余。 虽然最终获得了48万元的赔偿,但相比几十万的欠款和长达两年的住院费,这点钱杯水车薪。 况且,照顾儿子和打官司耗尽了父亲的精力,他也没法外出打工赚钱,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两个女儿接济,日子过得相当拮据。 儿子出院在即,付学朋夫妇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儿子如何在家中维持呼吸?一台医用呼吸机动辄二三十万,这对当时的他们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而让儿子继续住院,一天就要花上千元,同样是力所不能及的。 绝望之际,医生给他们支了一招,教他们用医院的急救设备,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呼吸机。 就这样,临时急救的"笨办法",硬是被这对苦命的父母,当成了维系儿子生命的永动机...... 带着儿子和沉重的呼吸机,付学朋夫妇回到了家。 可没过多久,更大的困难来了。由于长时间卧床,付学朋的气管突然萎陷,再也无法依靠机器呼吸。 看着儿子憋得脸色发紫,在死亡线上挣扎,父母心如刀割。 然而,买一台专业的无创呼吸机是不可能的。绝望中,付敏足夫妇做出了一个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用手捏塑料球,为儿子续命! 就这样,手捏塑料球代替了呼吸机,成了付学朋赖以生存的唯一方式。 父母必须24小时不停地捏球,按照儿子的呼吸节奏一下一下地按压,一旦停止,儿子就会因窒息而亡。 付学朋夫妇就这样带着儿子,在生与死的边缘起起伏伏。白天,母亲王兰芹在床边守护;晚上,父亲付敏足接力。来帮忙的亲朋好友,也加入了这场生命接力。 那一天,家里人心情格外沉重,生怕自己累得睡着,连累儿子送命。 持续的按压,让母亲的双手慢慢变形。十个手指都肿得像馒头,再也握不住球。 可母亲不能停,只能忍痛用手掌按压。有时实在累得不行,母亲就把球放在大腿上用力挤压。 皮球一挤,挤进儿子肺里的空气就更多,呼吸也更顺畅。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付学朋的病情竟奇迹般趋于稳定。搁在从前,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在镇上的大排档喝酒聊天…… 如今,虽然他只能躺在床上,听爸妈说说家常,但有亲人相伴,心里却也满足。 每每看着父母为自己付出,付学朋就感慨万千:"手指废了有什么要紧,只要还能动,爸妈就不会停下来。" 就在这股亲情的力量感召下,付学朋渐渐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有一次,一位亲戚心生一计,将呼吸球接在了一台微型电机上,做了个简易的电动呼吸机。 第一次启动时,看着塑料管有节奏地一鼓一鼓,全家人都喜极而泣。终于,父母可以从没日没夜的按压中解脱出来了。 但付家家境贫寒,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过多久,这简易呼吸机就因为电费问题,只能限时使用了。 每到电费告急的时候,父母就只能再次捏起呼吸球,用自己的双手延续儿子的生命。 苦难的日子仿佛看不到尽头,但付学朋一家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援助终于来了。一家爱心企业得知他们的遭遇后,捐赠了一台医用无创呼吸机。 这台呼吸机体积小巧,噪音低,而且耗电量较少,对付家而言是雪中送炭。从此,父母终于从无休止的按压中解脱出来,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回望来时路,付学朋由衷地感慨:"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父母就不会放弃我。是他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参考资料: 《大山里一家三口的隐忍:千磨万击还坚劲》来源:中国新闻网
何必呢!大家都累,又不会有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