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上千万元!基因疗法成罕见病治疗突破口,在中国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

新浪财经 2024-09-12 11:58:24

今年7月,信念医药和武田(Takeda)共同宣布,国家药监局(NMPA)已正式受理BBM-H901注射液,用于治疗血友病B成年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作为在中国市场首个递交NDA的基因疗法,这一信息不免引发行业热议,基因疗法是不是即将在中国落地,其商业化前景又是否已经明晰。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至少已有54款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包括体外基因疗法、基于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疗法、小核酸药物等。这些基因疗法涵盖了多种治疗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罕见病、癌症治疗等。而罕见病领域则是基因疗法最匹配的选择,多款基因疗法药物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

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进展来看,国内的基因疗法领域同样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据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已有30余款AAV(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药物顺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另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国内就有14款基因疗法IND相继获批。

尽管目前中国市场尚未有一款基因疗法上市,但这一连串积极的进展预示着,基因疗法可能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为国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由于技术复杂、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基因疗法的定价极其高昂,这也是基因疗法商业化落地最大的障碍之一。多位业内人士在2024第十三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的平行论坛“罕见病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商业路径”上也表示,在中国没有基因疗法上市的情况下,基因疗法的商业化路径正处于摸索阶段,整个过程并不成熟,“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罕见病治疗新希望

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遗传物质(如DNA、RNA)来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医学方法。它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以纠正或补偿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治疗可以针对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某些类型的遗传性失明和免疫缺陷,也可以用于治疗非遗传性疾病,如癌症和某些类型的心脏病。

过去200年,从瑞士医生米歇尔率先发现核酸,到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DNA晶体,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并提出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再到基因重组工程技术以及病毒载体出现与发展,人类对于基因的认知不断升级,为后续基因疗法的出现打下基础。

2012年,全球第一款基因疗法在欧盟获批上市,自此开启了基因治疗的新时代。Glybera是一款由荷兰uniQure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的基因治疗药物,它采用了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治疗脂蛋白脂肪酶缺乏引起的严重肌肉疾病。这一款药物用于治疗脂蛋白脂酶(LPL)缺乏症,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基因缺陷无法产生足够的LPL酶,导致无法正常分解脂肪,从而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胰腺炎。该药物于2012年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批准,但由于治疗成本高、患者少,上市仅5年就宣布退市。

尽管面临市场、成本等诸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全球研发者们继续探索基因疗法,尤其是在治疗罕见病方面。

2019-2024年,Zolgensma、Spinraza、Patisiran、Amvuttra等多款基因疗法陆续在全球市场获批,售价在百万元人民币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不等。其中,今年3月在美国获批的基因疗法Lenmeldy刷新最贵价格,该药物由罕见病生物技术公司OrchardTherapeutics研发,定价为4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70万元)一剂。

武田新业务发展部负责人苏明明在上述平行论坛中解释道,“80%的罕见病是由于基因缺失所造成的,因此细胞与基因治疗或为罕见病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诸如许多酶替代疗法,我们会考虑缺什么补什么,但是这些疾病属于先天性缺陷,需要不断地补充,周期长,药物的使用和治疗过程对患者也有诸多不便捷,也很难真正使得疾病治愈,患者可回归社会。因此,细胞与基因治疗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患者或许可以通过一次性治疗,使得疾病长期不会复发,甚至还有望让患者得到治疗后像正常人一样,恢复系统的功能。而从研发的角度而言,这也可以大大节省了研发和临床的投入。”

在中国市场,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2月,已有37款AAV基因治疗药物IND申报受理/批准。其中包括治疗戊二酸血症I型的VGM-R02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AL-001和EXG102-031、治疗血友病A的ZS802,以及治疗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NGGT001等。

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今年7月,信念医药的BBM-H901注射液在中国递交NDA,为国内首个递交NDA的基因疗法。BBM-H901是由信念医药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首款产品,用于治疗血友病B成年患者,未来将由武田中国负责该产品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的商业化推广工作。

苏明明指出,商业化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价格由生产成本和药品价值两方面组成。因此从治疗角度,企业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通过提高医疗技术,从而不断地降低成本。此外,从定价角度,希望能看到类似具备高度创新性的基因疗法药物的定价能够基于科学价值的评估体系,既能体现其创新性,也能使得患者获得长期获益;在付费阶段则需要考虑多方共付,包括医保、惠民保、商保等,这样才可以提高患者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

苏明明在上述会议上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借鉴海外的经验,我们希望能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和摸索,但同时中国市场与海外市相比,又有其独特性,于我们而言,我们可以凭借信念医药首个获批的先发优势布局市场,早日造福患者。”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7全球及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药物输送装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基因治疗行业市场规模自2016年开始飞速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11.1亿美元。全球基因治疗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个性化医疗需求的增加、慢性疾病和罕见病的高发率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和开发的持续投入等因素的推动。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2024年全球细胞和基因疗法市场规模将增至185.1亿美元。

基因疗法前景广阔,在中国市场,纽福斯生物、信念医药、朗信生物、嘉因生物等多家企业纷纷入局,但至今尚无一款基因疗法走到商业化上市这一步。时代财经在2024第十三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现场获悉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包括纽福斯生物、信念医药、朗信生物、至善唯新、方拓生物、天泽云泰、嘉音生物、锦篮生物、中因科技、华毅乐健等在内的多家基因疗法公司融资情况如下,如纽福斯生物已经从天使轮融资进行到了C+轮融资,总计融资6轮,已经披露的总融资金额超15亿元;信念医药则融资为4轮,总融资金额为2.7亿美元(折合当前人民币为19.2亿元),上述多家基因疗法企业成立至今总计融资超过50亿人民币。

有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现实情况下,未来三到五年企业都需要靠股权融资,才能支撑基因治疗企业把产品做到下一个阶段,甚至做到上市。他也进一步对时代财经透露,他们公司目前整体情况还算比较好的,但在这一医药寒冬的背景下,他们仍然希望今年能够继续融到钱。“这一过程是比较磨人的,但从我们的目标来讲,肯定是希望拿到钱,将管线持续推进下去的。”该人士称。

但面对生物医药行业寒冬,多位基因治疗领域受访者也对时代财经坦言,目前行业低迷,融资非常困难,但基因治疗领域需要高昂的投入,因此也需要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和平衡资金收支。

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经理刘正在这一场平行论坛中表示,“我们确实看到在全球有很多实践,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没有达成很好商业化结果的案例,我认为仍要什么样的场合唱什么戏,适合的支付方式做适合药,同一个市场思路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辉瑞血友病基因疗法针对的是有成熟支付方式的疾病,本来美国的血制品就贵,因此选择用商保的支付方式推动商业化进程。中国也是一样,它有很复杂的分层系统,我们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切出最合适的方式。”

由辉瑞自主研发的基因疗法Beqvez于今年4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8岁或以上中重度至重度血友病B成人患者。7月下旬,辉瑞又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授予DURVEQTIX(Beqvez)有条件上市授权。该疗法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通过处方提供给符合条件的患者,不计保险和其他折扣的话,每剂价格高达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90万元),但具体销售额目前尚未公开。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