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周宣王时,封其弟王子友于郑地,是为郑桓公,最初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凤翔一带,后迁

黄帝故里烬 2024-09-12 05:12:21

西周周宣王时,封其弟王子友于郑地,是为郑桓公,最初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凤翔一带,后迁到今陕西省华阴一带,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东周时迁到河南新郑。 郑国的“郑”是由“奠”+“邑(阝)”组成。“奠”指祭祀,造字本义是置酒于几表示祭祀,表达严肃、忠孝、仁义之意,“邑(阝)”则表示城市。因此它的意思是在地基上敬酒来祭祀,表示在新建建筑时对地神和祖先的祭拜。《说文解字》:“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祭奠,奠基都有庄重严肃仪式之意。古代对祭祀非常重视,“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郑重的“郑”就有庄严的意思。甲骨文中,常见“南奠(郑)”、“北奠(郑)”、“多奠(郑)”、这些“奠”地代表地名。郑桓公听从建议,东迁新郑,新郑由此得名,而陕西遗留有原来的地名,如南郑等。 三千年前,陕西河南是一家,而河南逃荒一直是向西去西安,《1942》电影演绎了西安至今有几十万河南人。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