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 适合年轻人的解压榨菜#
来,给大家推荐个神级纪录片《布达拉宫》,最近全靠这个人文类纪录片活着了。一口气看了前六集,不仅知识学到了受益匪浅,而且趣味十足神清气爽。就连我内耗的老毛病都好多啦。
真暑假神级纪录片、适合年轻人的解压榨菜。
最开始,看《布达拉宫》是冲着胡歌旁白去的。但看了几集,震撼我的除了胡歌娓娓道来的旁白,还有藏区里那些守护布达拉宫的鲜活生动、满怀热枕(有梗有趣)的能工巧匠。纪录片传递出关于藏区文化、关于布达拉宫这座人类文明殿堂的土地下,文明与浩瀚,袅袅与炊烟。
《布达拉宫》制作上就不多说了,绝对纪录片天花板。从风格到台本输出,都堪比《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精雕细琢,满怀文化底蕴跟人文气息。同样,《布达拉宫》跟《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吸引我的,不仅是“故宫”跟“布达拉宫”这两座圣殿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更是围绕它们而存在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个体。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是修复大师。在《布达拉宫》里则是扎根这片土地的手艺人。
比如,我很喜欢的手艺人,是第六集里出现的制墨人列西,制墨人听起来就蛮酷的,他主要负责在森林里找油松,然后制作布达拉宫需要的藏墨,用来书写、印刷在古籍上面。一般听到匠人,你可能认为他执拗又老派。但列西却幽默风趣,接到布达拉宫制墨任务,二话不说就带着老婆出发了。
结果第一天,带着老婆跋山涉水,鞋湿了却一无所获,最后被老婆吐槽了一路回来。
没办法,这位手艺人就打电话找帮手,电话拨过去,上来就说:“你帮我找油松。”结果对面死亡沉默了两秒说:“你是不是打错电话了。”
那场景,尴尬得我能抠出个三室一厅了。
但接了这活还得干不是,外人坑不了只好坑自己弟弟。第二天就带弟弟出发去森林里找油松,但到处都是陡壁,弟弟直接从山坡上滑滚下来。弟弟这边说:“我要摔死了 。”结果列西边笑边说:“没事,你还活着 。”
看《布达拉宫》真的被笑死,列西真的迥然于我们认知中的工匠,不仅接地气、还有着当代人少见的松弛感。当然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列西是不是不太靠谱,但透过一些细节,你却可以看到他在原则上的坚守。本身找油松没那么复杂,但为什么列西如此难觅?
本质上这也是藏族同胞在信仰跟认知上的观念所致。他们就住在布达拉宫附近,是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所以列西坚持用枯树、只找自然死亡的油松,难免会更费气力。
此外,在找到枯木后,列西还会在枯树根部种上新树苗,就像他说的:“可能很多年后这棵树又能帮助很多人。”所以,制墨人这份工作看起来简单,却必须要有坚守与信仰。而就是在这个守护“布达拉宫”的极为普通的制墨人身上、在列西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布达拉宫代表什么,那是藏区同胞的信仰,更是传承使命。
真的希望《布达拉宫》,这个我爱的电子榨菜,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并且喜欢。它聚焦的是凝聚着人民智慧、文化与自然之美的布达拉宫。但讲述的也是围绕布达拉宫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文明、智慧劳动、坚守传承。它如此深邃,却并不说教,它制作恢弘,却风趣十足。带我们真正去观世界、追逐人类精神文明。了解世界的多样壮阔、感受人间的袅袅炊烟。#布达拉宫里的审美有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