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战斗机如今被美国弄成了援乌招牌装备,出现在俄乌战场上。这种飞机今年正好50岁,它的缘起,其实是“战斗机黑手党”依托能量机动理论对美国空军战斗机研制传统山呼海啸的批评。1970年底,美国空军终于听信了“战斗机黑手党”的建议,正式开始论证研制轻型战斗机——空军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轻型,而是“战斗机黑手党”给出的另一个称谓“低成本战斗机”。空军给出了新的任务和作战目标,把空战机动性能与速度和航程一道作为总体设计的主要参考因素——至此真实的作战任务能力取代了过去性能需求中那些随意给出的数字(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可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通用动力因为有希拉克(F-111的设计师,也是后来F-16的设计师)这样人物的存在,加上有里乔尼、博伊德等人的加持,事实上对空军研发轻型战斗机的企图早有预判,先期就开展了一系列内部分析工作,从1970年一直忙活到1971年,形成了代号401系列的多个方案。401系列至少出现过六七个版本,其中B、C、F特点鲜明,它们采用单发动机,发动机两侧有向后延伸的尾撑,上面安装双垂尾,垂尾向下延伸出腹鳍。401系列设计思路简单而明确,那就是“只采用那些能直接为作战潜力服务的特征,抛弃一切华而不实,徒费成本和重量,但无助于夺取空优的东西”。基于这一思路,401型只安装了少得不能再少的空战必需装备,没有任何多余——单座、20毫米机炮、“响尾蛇”格斗导弹、HUD和只具备测距功能的雷达。动力方面,动用动力拟选的发动机是普惠F100,这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发动机,能够合理的时间框架内具备服役能力。下图的401B方案整体外形紧凑,主翼形状较为复杂,单发双垂尾,平尾下反。从俯视图看,机身后半截很像后来的F-35,而前半截则很像今天的F-16。把进气道放在肚子下面,是通用动力早年多次试验研究的结果,风洞测试表明,利用机身进行预压缩的进气道在各种机动条件下都具有不错的进气效率,特别是大迎角机动性能优异。
可惜后来越改越重,活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