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家庭图书馆,一年了

董承评文学 2024-09-10 12:38:14
· 过去一年,有340天都住在图书馆里。 当然,是家里的图书馆。 把家变成图书馆,曾经是梦想,等到照进现实,才发现这个梦值得一做,值得为之付出心力。 这一年读的书,不用再提,都在我的笔记里,也在我的脑子里(当然,也遗忘了一部分,遗忘是人生的真相之一)。 这一年写的文字,不少;说得上文学创造的,不多,但并没有低于我的期待。 这一年真正难忘的,是坐在书架前的日子。 看起来就是平淡的日子:一把椅子,一盏灯,一个刚刚下班一脸疲倦的人。但当一本书被打开,平淡中注入了波澜:卡夫卡、斯坦贝克、门罗、波拉尼奥、约翰•契弗、托马斯•曼、托尔斯泰,他们不再作为观念,而是有音色、有语调的人,把他们经历的波澜壮阔,一股脑说给我听。 做这样的听众,太幸福了。 周末,重新整理书架。之前,书的陈列还是有顺序的:或按照出版机构,或按照语种,或按照作者……时间一长,频繁取放,就变得无序了。 一切分类法,都是外部的,我要发明一种属于我的分类法。 书和我的关系,不在语种、不在类型,而在于我是否看过。 重排书架,就取“是否看过”这一标准。 看了许多遍的,看了一遍的,看了一部分的,都在“我看过”之列。它们陈列在书架左边的四竖列。 右边五列,是未看过的。 看了九分之四,这个数据还不算糟糕。 未看的九分之五,也许会一一看过去(大概率),也许就再也不看了(小概率)。 我看书,并不以多为追求。驱使我打开一本书的,是好奇: 大的好奇,是关于世界,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小的好奇,是这个作者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理解人生,如何理解生命。 还有一些现实的问题,也一一交代。 ❶书是榆木书架,非实木。❷书架尺寸,我标注在图三。❸我家在一楼,承重没有问题。❹书架边就有一扇窗户,每天会通风。❺开放式书架,落灰不可避免,但我天天取书放书,深得“时时勤拂拭”之意,也就没有太多尘埃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