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所谓的合理价中标比最低价中标更难堪。面对最低价中标规则,导致施工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的建设工程项目屡见不鲜。也因此,很多施工企业在吐槽“你既想花最低的费用,又想建出精品工程,哪有这样的好事呢”?然而,我们这个建设单位就打破了最低价中标规则,提前就与招标代理机构商定,根据设计给出的概算价合理确定标底价,必须选择最优的施工单位而不是选择最便宜的施工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接到任务后,按建设单位的意图开始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文件发出后,共有28家参与竞标,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多伦筛选后,最终确定了中标单位,结果是报价总排名第三(第一轮28家的排名)的施工单位中标。标底价约定是±5,结果这个中标价正好是正五(也就是高于标底价的5%)。标底价的确定是所有投标人当中去掉一个最高价,去掉一个最低价,剩下26家的平均价。不知道是太巧了,还是怎么回事。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也很纳闷,居然这么巧,不过,总算还是不错的,毕竟价格高,施工单位也就不至于偷工减料了,不至于减少安全投入了,对工程质量有好处,多花点钱也不算什么? 办完相应手续后紧接着施工单位就进场了,结果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发现,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好。首先备案项目经理不能到场,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机构一个有社保的都没有,监理就懵了,马上找建设单位商定此事,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更是一头雾水,心说,最高价中标的单位就这水平吗?经过仔细了解才知道,这个项目管理机构成员完全是分包的人员,总包一个人没有。啊!这不就是资质挂靠或者叫违法转包吗。 又经过几天了解才知道,这个工程到他们实际干活的这里,已经降低到中标价的70%,比最低价中标的还要低。你以为合理价中标就能干好工程吗?别太天真了,合理价中标的项目不过是肥了某些人而已。中国建筑业的规范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啊!首先应该从招投标阶段开始。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