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郭沫若迎娶张琼华,新婚之夜,郭沫若见新娘子太丑而愤怒离去,拒绝洞房。

从南谈历史啊 2024-09-09 18:22:28

1912年,郭沫若迎娶张琼华,新婚之夜,郭沫若见新娘子太丑而愤怒离去,拒绝洞房。就在他转身要走的时候,新娘拉住他的衣袖哀求道:求求你,跟我圆房吧。郭沫若看了妻子一眼,依然转身离开了。 1912年,我国包办婚姻仍是主流,很多年轻人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另一半。 郭沫若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迎娶了素未谋面的张琼华。 婚礼之前,这对新人从未见过面,彼此都对即将开始的婚姻生活抱有美好的憧憬。 新郎郭沫若幻想能娶到一位如百合花般纯洁美丽的妻子,新娘张琼华则期盼丈夫是个温柔体贴的君子。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洞房花烛夜,当郭沫若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惊讶和失望瞬间笼罩了他的脸庞。 映入眼帘的并非他想象中的美人,而是一张他无法欣赏的平凡面孔。新娘略显粗犷的五官,尤其是较为突出的鼻梁,让他感到无法接受。 幻想的泡影瞬间破灭,郭沫若认定这段婚姻是个错误,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他不愿与妻子多做停留,当即转身欲走。 张琼华见状大惊失色,慌忙拉住他的衣袖苦苦哀求,希望新郎能为这段姻缘多给彼此一个机会。 可郭沫若却无动于衷,他深知自己此刻的决定也许会伤害妻子,但内心的失望和不满还是战胜了理智。 他最后看了张琼华一眼,毅然走出了洞房。 张琼华呆坐在新房中,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和一地的喜庆装饰,悲从中来。红烛摇曳,映照出她哀伤的面容。 她细细抚摸着精心准备的嫁妆,回想着短暂的新婚时刻,泪如泉涌。 这个苦命的女子无法理解丈夫为何要这样绝情,但她仍心存侥幸,盼望他终会回心转意,两人或许还能携手共度余生。 可有些错误,就像打翻的水,再也无法收拢。 那个决绝离去的背影,成为了张琼华此生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 造化弄人,良缘变成孽缘,从此她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 原本充满期待的红娘,就这样在新婚之夜被早早吹熄,留下一个女子在无尽的孤寂中独自凄然。 在那个不幸的新婚之夜过后,郭沫若与张琼华的婚姻就此名存实亡。 仅仅五天之后,这位不称职的丈夫便离家前往成都求学,从此与妻子形同陌路,而张琼华则开始了她长达68年的孤寂人生。 她独自生活,唯一能寄托哀思的,就是丈夫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物件。 每当思念难耐,她便会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些衣物和书籍,仿佛它们连接着分隔两地的夫妻。 张琼华常常会想象,若郭沫若回到她身边,两人从此相敬如宾、白头偕老,该有多么美好。她从不放弃对婚姻的期许,即便现实一次次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 数年后,郭沫若又远赴日本求学,开启了异国他乡的全新生活。 在那里,他与一位女护士坠入爱河,最终另组家庭。 当他沉浸于新婚的幸福时,张琼华却还在家中苦苦守候,独自承受着丈夫背弃婚姻誓言的痛楚。 纵然相隔万里,张琼华依然对这段感情念念不忘。 她时常凝视窗外,仿佛穿越时空,与远在他乡的丈夫对望。偶尔,她也会提笔给郭沫若写信,诉说内心的思念与不舍。 可那些绵绵情意,终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这位薄情的丈夫,给弟弟写信时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妻子,再无其他。 在得知郭沫若于异国另娶的消息后,张琼华备受打击。 尽管两人已多年无见,但她始终心存希冀,盼望夫妻终会重逢。 然而事与愿违,丈夫的绝情让她痛不欲生。 张琼华曾几度想要结束这段无望的婚姻,却终因内心的不舍而犹豫不决。她还是选择了继续等待,哪怕前路渺茫。 岁月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逝,青丝染上白霜。 张琼华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婚姻,以一己之力撑起这个名存实亡的家庭 直到晚年,张琼华的生活才因丈夫的接济而略有起色。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再无交集。 郭沫若离世时,张琼华甚至未能见他最后一面,连噩耗都是后来才得知。她就这样独自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旅程,苦守着这个无人问津的空壳婚姻。 1979年,郭沫若的女儿们前来探望这位苦命的继母。 当她们亲切地唤一声"妈妈"时,张琼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戚,泪如雨下。她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回头的人。 六十八载光阴,最终化作一段悲凉的叹息。这样一个女子,坚守着一份不被珍惜的爱情,又是何等的不易。 她的人生,因一段错误的婚姻而被永远地定格,但其爱之深重,令人动容。 张琼华的悲剧,终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映射出旧社会婚姻制度的种种弊端。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是否就能得到一个完满的归宿?我们无从得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将永远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诉说着那个年代女性的悲惨遭遇。 参考资料: 《郭沫若婚姻解密:有旧式原配 有情人 爱上初恋胞妹》来源:凤凰网文化读书

0 阅读:226
评论列表
  • 2024-09-16 15:15

    张琼华是原配怎么成了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