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家精神”浙江大学三位教师这样说

杭州网 2024-09-08 19:18:46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9月7日,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前夕,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学校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弘扬、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作为教师代表,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并阐述教育家精神。

202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严密:“心中有学生、处处是课堂”

202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严密始终将“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建设者”作为自己终身平凡而伟大的事业,在教学中坚持“德育为本、教学为根、科研为翼、产业为桥”的育人理念。

无论是本科生课程还是研究生课程,他都会针对性地结合科研和产业制定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因此获得历届学生高度评价。他牵头编写的教材入选各级重点建设项目,所著《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被清华大学等逾百所知名高校选用,再版(重印)达21次,被同行院士评价为“领域影响力最大著作之一”,荣获浙江大学首届优秀教材特等奖。

在实践中,他认为“心中有学生、处处是课堂”。他带领团队与多家头部企业共同建立了多个暑期社会实践和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为科研能力训练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浙江大学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足立德树人,聚焦素质提升,在建强教师队伍的征程中迈出了“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坚定步伐。

去年,学校发布《浙江大学使命愿景红皮书(2023版)》,激励每一位浙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担当。浙江大学副校长王靖岱表示:“要着力强化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共兴尊师风尚,提振师道尊严,团结凝聚更多优秀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永平奖“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周黎明:“好老师最重要的是热爱教学”

第十届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经济学院副教授周黎明说,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热爱教学,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塑造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我特别愿意给新生开课,因为我心中有一个不自量力的想法:我希望每个考上浙大的新生,一进浙大就会发现,哇!原来大学的课程这么生动有趣,原来浙大有这么有趣的课程,从而一进浙大就爱上浙大!”

周黎明的通识课“经济法理论与实务”都是周一开课。这是新生正式开课后的第一堂通识课,也是开启他们梦想大学第一课的舞台。在这个浙江大学最大的线下教室——有500名学生听课的课堂上,周黎明仿佛化身为演员,用他妙趣横生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启迪人生的哲思牵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据统计,高峰时期一学年有4000名学生选了周黎明的通识课,也就是说,浙大有一半的本科生都曾上过他的课。

由于选课学生多,周黎明几乎全年无休地在邮件、微信和钉钉上解答学生们的各种问题,还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法律纠纷和疑难问题。他说:“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得到学生们的真心认可。”

据悉,永平奖自设立以来,共评选出了近百位长期在教学一线奋斗的优秀教师,树立了众多爱生重教标兵,在全校形成了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的工作氛围。今年,除经济学院周黎明获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之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治文、化学系傅春玲、机械工程学院顾大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孙凌云、动物科学学院胡福良5位教师也获得了永平教学贡献奖,外国语学院梁君英、电气工程学院孙盾、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樊龙江、医学院包爱民4位教师则获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继红:“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周继红,在今年暑假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她正是一位在浙大走过本科、博士并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

周继红主讲通识核心课“茶文化与茶健康”。在精进业务的过程中,她用跨学科的思维碰撞去挖掘一批批学生关于“茶+X”的创意灵感。比如讨论课有同学提出,现在机器人这么先进,它能代替茶艺师吗?周继红就组织了茶艺队和胶囊泡茶机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从冲泡艺术、成本核算、成分浸出规律等角度展开对比,也有同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会柔性机械动作的“茶道机器人”。

通过学校举办的一场场专题培训,周继红不断汲取养分并开展教学创新。她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了课程知识图谱,并与拓展资源链接二维码一同融入教材,同学们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查看每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视频资源和PPT课件。

“13年前,我就是这门课程的一名学生,我的导师是曾经的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如今我从课程的受益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我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护航。正是浙江大学提供的广阔平台,让我切身感受到与教育强国追求共同成长的热爱与坚守。”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既是造就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平台。多年来,浙江大学确立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整体优化了本科专业布局,同时面向国家急需,先后建设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工程、生物育种等8个紧缺专业,目前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1个。学校还从专业建设出发,系统推进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要素建设。截至目前,全校共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21门,获评首批国家级优秀教材13本,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1项,各项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