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诗词中看传统文化中“松叶酒”文化,既洁身自好,又天性浪漫

快乐鉴骚词 2024-12-23 05:42:26

#头条开新年# 一般说来,中国诗词有两大来源,一是来源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二是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而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一是诗圣杜甫,他继承的就是《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二是诗仙李白,他继承的就是屈原及《离骚》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而屈原的浪漫,在于他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里不说他最富想象力的《九歌》、《天问》,只谈谈他对饮食的想象,就可以让我们知道他的浪漫。比如,他在《涉江》里描写自己冰清玉洁的品格,“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这里的“玉英”,指的是玉树之花,晶莹剔透。再如,他在《离骚》里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饮用的是木兰之露,充满了兰花的奇香,食用的是秋天的菊花,不畏风霜。还有,他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除了李白,中国的历代诗人,特别是隐逸诗人,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比如,他们也喜欢饮用或食用一些象征性的食材,这其中,“松叶”就很具有代表性。我们都知道,松树在传统文化中象征了高洁,象征了隐逸。比如,魏晋诗人刘桢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大诗人王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革命家陈毅有神来之笔,“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久而久之,人们从单纯喜欢松树的高大,进而喜欢松树的一切,比如,松叶。古人喜欢用“松叶”酿酒,大文豪苏轼就亲手酿造过,这种酒的风味是“味甘余之小苦”。古人特别喜欢这种酒,就跟大诗人屈原喜欢“秋菊之落英”一样。

1.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张九龄

唐代诗人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政治家兼大诗人。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是历代传唱,家喻户晓;他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也是歌颂人们高尚情操的经典诗句。而这首《答陆澧》,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

其实,人们喜欢“松叶酒”,不止是它独特的风格,更是蕴含在其中的“松树”的品格。就像大诗人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喜欢的是秋菊的不畏风霜。而这里的“松叶堪为酒”,当然更多的是强调了松树那高洁的品质,喝“松叶酒”,表达了人们对松树高洁的向往之情。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一句,“踏雪也相过”,“雪”代表的是冰清玉洁,呼应了前半句中的“松”,都代表了一种高洁的情操。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所以,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好在其中的蕴味。一句,“松叶堪为酒”,诗人是单单为了酒才去的吗?非也,他是仰慕朋友那如同松树般高洁的品格而来。一句,“踏雪也相过”,为什么要“踏雪”,当然是诗人也向往高洁的品格,并为此而努力。

2. 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王绩

隋末诗人王绩因天下大乱而辞官归隐,除了他最有名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他对任何代表了品格的事物,都及其喜爱,比如,“松花”、“菊花”等等。而这首《赠学仙者》,最能代表他的思想:

采药层城远,寻师海路赊。

玉壶横日月,金阙断烟霞。

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

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

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

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

春酿煎松叶

“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彭泽”,指的是大诗人陶渊明,他当过彭泽县令,而“步兵”,则指晋代诗人阮籍,人称“阮步兵”。这两位都是品质高尚的隐士,表达了诗人对品质高尚情操的向往。

“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春天,诗人用“松叶”酿酒,代表了诗人对松树高洁情操的追求;而秋天,诗人喝菊花茶,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不畏风霜精神的肯定。这也是和大诗人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思想是一致的。

秋杯浸菊花

“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我们如果能够相逢相聚,那我宁可和你一醉方休,但我是不会像你一样,学习炼制丹砂的。炼制丹砂是道教的传统,诗人“定不学丹砂”,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仙文化的不赞同。

他更赞同“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的儒家文化,那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

3.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杜牧

晚唐的大诗人们仕途不如意是肯定的了,每到一个王朝的晚期,大多是让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同时晚唐大诗人,有着“小李杜”之称,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哀叹汉代政治家贾谊。李商隐写过,“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而杜牧的这首《送薛种游湖南》,思想则更加复杂: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贾傅”,当然是指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此被称为贾傅。朋友也是去湖南,当然让诗人想起了贾太傅。贾谊是被贬而去长沙,杜牧和朋友也是仕途不如意,跟贾谊被贬没啥区别。

你就像贾谊被贬一样而去了湖南,那里可以酿松叶酒,到了秋天,一定是更加美妙,而且香甜可口。

一句,“贾傅松醪酒”,说的是朋友就像贾太傅一样才华横溢,而且仕途不如意,但你的品格,就像松树一样高洁,就像“松醪酒”一样“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怜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片云思”形容友人的思绪如同飘忽的云彩,难以捉摸。“一棹去潇湘”则描绘了友人乘船离去,前往潇湘的情景。这里的“一棹”指划船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友人离去的背影。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4. 但有松叶醪,宁须杏花饧,方岳

南宋诗人方岳,同样是在官场不如意,他也就寄情于山水,隐居于江湖,人称“江湖诗人”。所以,他喜欢“松叶酒”,就可以理解了。这首《和三四弟韵》,描写了他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人生、精神的追求:

清明乍佳游,适与元巳并。

但有松叶醪,宁须杏花饧。

渔篷半篙绿,烟雨涵幽清。

缅怀兰亭人,高冢亦已平。

空馀数行墨,日月老送迎。

不知狂李白,醉面骑长鲸。

宇宙曾几何,一笑吾诗成。

但有松叶醪,宁须杏花饧

“但有松叶醪,宁须杏花饧”,“杏花饧”,“杏花饧”指的是一种用杏花制成的食品,通常是一种甜味的糕点或糖果。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杏花饧”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节日氛围,尤其是与寒食节相关。

诗人既喜欢“松叶醪”,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而喜欢“杏花饧”,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渔篷半篙绿,烟雨涵幽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陶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渔篷半篙绿,烟雨涵幽清

“缅怀兰亭人,高冢亦已平”,“不知狂李白,醉面骑长鲸”,“兰亭人”,指写《兰亭集序》的王羲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前辈文人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陶醉,希望自己能够达到前辈的高度。

“宇宙曾几何,一笑吾诗成”,这句既豪放,又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比之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豪放。

5. 松叶满庭秋磬杳,夜床谁与听芭蕉,曹溶

大约一个人独处时,思念老友的心情多是相似的。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有名句,“留得枯荷听雨声”,通过雨打枯荷,表达了诗人极度的孤独,极度的想念朋友的心情。而这首明末清初诗人曹溶的《杂忆平生诗友十四绝句·其十三》,也有类似的情感,而且更加丰富:

东南空谷少同条,剩有幽人卧碧霄。

松叶满庭秋磬杳,夜床谁与听芭蕉。

松叶满庭秋磬杳

“东南空谷少同条,剩有幽人卧碧霄”,“同条”,相似或相同的事物。一句,“剩有幽人卧碧霄”,这句诗,显得这首诗中诗人的情绪,比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心情要积极得多,可以和诗豪刘禹锡的“便引诗情到碧霄”相比。

“松叶满庭秋磬杳”,秋天,松叶落满庭院,秋风吹动松叶的声音如同磬声,“杳”字增添了一种深远和幽静的感觉,传达了一种秋天的萧瑟和宁静。

“夜床谁与听芭蕉”,夜晚时分,诗人躺在床上,四周寂静,只有芭蕉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相伴。“谁与听”表达了一种孤独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

夜床谁与听芭蕉

在传统文化,“芭蕉”,也是一种孤独的意象,但“芭蕉”生命力较为旺盛,比“枯荷”要积极得多。

而一句,“松叶满庭秋磬杳”,则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松树般高洁的情操的骄傲,“秋磬杳”,也是一种高尚的暗示,表达了诗人高德远播的意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