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机枪走起来!一战也有“通用机枪”

柯柯基看武器 2024-09-07 15:24:48
众所周知,一战中前期是重机枪等防御性武器主宰战场的阶段。交战国装备的各个版本的马克沁重机枪,成为了可怕的战场收割机。 不过,长期的堑壕战让交战双方均感到疲惫和崩溃。至战争中期,获得一款能够打破战场僵局的突破性武器,远比那些用来稳固既有阵地的重机枪来得更有意义。 除了投入坦克等新式武器外,早在一战前就已诞生的飞机和轻机枪,也在战争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作为能够与步兵共进退的伴随式自动武器,轻机枪的地位从战争中期开始得到迅速提升。 与当时协约国专门开发的轻机枪不同,德军由MG08重机枪改进而来的MG08/15,具有同重机枪一般的火力持续性,这一点不是同期由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如法国M1915“绍沙”、美国M1918“勃朗宁”)所能比拟的。 为此,MG08/15保留了冷却水套筒设计,但容量由4升减少到了3升。在装满冷却水时,全枪重量不足20公斤(相比同期典型的轻机枪还是重了不少),约为MG08重机枪的三分之一。由于与MG08的部分零件通用,因此同一生产线能够同时投产这两款机枪。 与装备营属重机枪连的MG08不同,MG08/15主要配属于各步兵连,每连装备4挺,使其成为事实上的排属机枪。战争末期,各连的机枪数量由原先的4挺进一步增加到了6挺,平均每排配备两挺,这也使德军基层单位的自动武器配比接近半排化(仅次于轻机枪普及到班的法军)。 一战后期,MG08/15是德军暴风突击队的核心火力,在几次大规模反扑作战中,为德军打开不少突破口。 一战德国轻机枪脱胎于重机枪的特殊出身,还影响到了二战前德国制式机枪的定位与设计。从表面上看,德国在战前研发通用机枪是(营属)重机枪发展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的结果,但让德军班组自动武器也采用轻重合一的通用机枪而非传统轻机枪,却是一战德军使用MG08/15养成的特殊需求。 二战前,德军为基层步兵班配备通用机枪,正是德国一战期间使用MG08/15的一种延续。自MG08/15开始,火力持续性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已经深深地刻入到德国轻量化机枪的基因当中。德国初代轻机枪所具有的持续性火力,使德军在二战前研制新一代制式机枪时,已经很难接纳以弹匣供弹的轻机枪。 事实也的确如此,二战期间,性能优异的捷克式轻机枪,除作为替补少量装备于德军的二线单位外,从未转正为制式机枪。真正主导战场的,始终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用机枪。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