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迷恋依赖的背后,是自我停止了成长

王先生的情感故事 2024-09-07 14:48:43
大大方方做自己 ❤️一,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在早年创伤未被觉察以前,亲密关系无法成为获取新生的乐园,而只能担当一面照见过去的镜子。 你以为的极致迷恋、真命天子、天作之合,也许压根不是花好月圆的序曲,而可能是未被充分哀悼的创伤在发出哀鸣。 ❣️这是一种成长的提醒,它希望你忘情地踏入,再痛苦地领悟:原来有些伤并不会被时间自然冲刷,我,从未走出过去的阴霾。 ❤️二,为什么你总是被同一类人吸引? 道理大家都懂,但无奈的是,在面对某些人的时候,我们的防御机制总会自动失灵。 常常在尊严和欲望之间拉扯。 可别以为我在讲什么上头的恋爱情节。 ❣️有时候,仅仅是面对同性朋友,有些人也会呈现出如上“症状”。(此前并无任何同性恋迹象)。 ❣️看起来类似爱情,实则是早年的创伤在隐隐作痛。 ❤️三,成熟的关系里,失控不是必修课 诚然,能够“勾引”出内心创伤的关系是一面难得的好镜子,但前提是,当事者得觉察,不能视而不见。 否则,任纠结与失控循环往复,便只能永远活在过往的羁绊里,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真正的独立,是敢于分离、能够分离。 为何有时分离那么难? 在如上提到的“极致迷恋”的关系当中,其实当事者是把另一方当成药了,还是治标不治本的那种止痛药。 用了,依赖,不用,难受。 那么解法显而易见,从根儿上把那些伤治好了,依赖便可消除,分离便不是难事。 ❣️而觉察及充分的哀悼是自愈的必经之路。 ❤️四,真正的成熟是尽可能遵循客观,精打细算 当我们骂一个人恋爱脑的时候,通常是因为他正在做一件特别不划算的事情。 当事者赋予了对方千金难买的隐性价值,致使他无法遵循客观现实计算旁人看得清的投入产出比。 可等到伤口不疼了,人就能瞬间清醒。 至少能更加客观地为任何一个人和任何关系估值,不至于在“不平等交易”里深陷泥足。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谁都没有义务为谁的过去负责到底。 最好的朋友不一定要在身边,最爱的人不一定要住对面。 因为随着成长的推进,我们关于“最”的定义应是流动的。上头之后下头,不是悲观的事,而是自我蜕变的必要节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