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乐平公主杨丽华告诉弟弟隋炀帝杨广:“我手下有个美人儿,长得那是相当的标致

老姑娘聊聊 2024-09-07 11:05:54

有一次,乐平公主杨丽华告诉弟弟隋炀帝杨广:“我手下有个美人儿,长得那是相当的标致,你是否……”但不知为什么,杨广听后却没什么反应。过了些日子,杨丽华以为可能那女人不合杨广的口味,就把她推荐给齐王杨暕。杨暕马上纳其为妃。后来杨广忽然想起这事,就问杨丽华:“你上次说过的那个美人现在在哪儿?”乐平公主回答:“已经被齐王收用了。”于是,杨广心里很不爽,认为儿子与他这个老子抢女人。但是,这件事本身是不能全怪杨暕的,他不可能每得到一个美女,都要先请示一下父皇,看他老人家是否感兴趣。而杨丽华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按理说杨广问起,她应该将事情的始末讲清楚。但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引起杨广对她的不满。所以,她意识到自己捅了娄子,只好含糊说“在齐王那里”,似乎自己与此事脱了干净。不久,杨广去狩猎,让杨暕也带人参加。结果,杨暕满载而归,而杨广却一无所获。杨广龙颜大怒,认为自己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就追问原因。左右害怕被迁怒,就推说是猎物被杨暕手下一伙人阻挡,所以打不到。以上两件事让杨广开始猜忌杨暕,认为他想出风头,于是此后处处找他的不是。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杨暕并非圣人,哪能不犯错?他们父子从此结怨。杨暕乳名阿孩,是杨广的嫡次子,母亲是萧皇后。杨暕的妃子韦氏死后,又贪图韦妃姐姐元氏妇(因嫁于元氏,故称元氏妇)的美色,与她私通,还生下一女,外人都不知道。杨暕暗中让幕僚在府内设宴,庆贺此事。杨暕又招来相士,让他挨个给自己的女人看相。相士指着元氏妇说:“这个生孩子的妇人能做皇后,王爷您富贵及天啊!”当时太子杨昭已死,隋炀帝尚未重立太子,杨暕认为按排行,自己也应该被立为太子,心里便乐开了花。但是杨暕并不放心,因为他大哥元德太子杨昭还有三个儿子活着。他觉得,大哥留下的三个儿子可是长房长孙啊,万一父皇改变主意,不立儿子而立孙子,该怎么办?要确保自己顺利登上太子位,只能让这三个侄子去死了。怎样才能让三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死呢?杨暕就用起了厌胜之术,企图用诅咒的方法咒死三个侄子。但最后,这些事情全部暴露,杨广勃然大怒,赐死元氏妇,杨暕的府僚全被放逐到边远地区。因为当时杨广的幼子赵王杨杲年龄还小,所以对侍臣说:“我只有杨暕这一个儿子成人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一定杀了他,以正国法!”从此杨暕失宠于杨广,父子之间长期互相猜忌,直至后来宇文化及起来谋反。政变爆发当晚,杨广满腹狐疑地对萧皇后说:“莫非是阿孩(杨暕乳名)要谋反?”而当宇文化及派人诛杀杨暕时,杨暕并不知道父亲已被杀,居然以为来人是父皇派来的,所以还央求说:“且慢杀我,我是不会辜负国家的!”来人一声冷笑,不由分说就把他拖到大街上砍了。杨暕至死还以为是父亲杨广对他下的毒手。父子二人至死不能消除误会!当天,蜀王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齐王杨暕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燕王杨倓,包括隋室的所有亲王和外戚,无论老幼,全部遭到屠杀。其中死得最稀里糊涂的,可能就要属齐王杨暕了。就这样,因为元德太子杨昭早亡,齐王杨暕失宠,赵王杨杲太小,隋炀帝立太子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一直到后来隋炀帝被杀,隋朝也没有一个法定的太子。这对于一个王朝而言,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了。这样看来,杨广当皇帝之后,虽然修东都、建江都、开运河、修长城,四面开疆拓土,国力也迅速增强,看起来达到了极盛局面,但是,他有一些问题处理得相当失败。比如,滥用民力问题,还有这个储君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很严重,只是当时还被掩盖在国力不断扩张的表象之下。而一旦国力扩张受阻,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乃至酿成大祸。如果说隋文帝最大的问题是更换太子,那么,隋炀帝的问题则更严重,他一直到死,都没有立一个真正的太子。这样说来,隋朝岂不是自寻覆灭?在@谁是谁的菜 看来,中庸之道无处不在。皇子要当上太子,继承王位,也要深谙此道。过于仁弱,力不服众,难以驾驭天下;过于贤明,众望所归,又危及皇帝的地位,使其心有戒心。因此,为了继承那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子只得隐忍自己,在夹缝中求生存。同样道理,帝王在选择太子时心理也是如此矛盾。皇子仁弱一点吧,怕将来继位后缺乏驾驭众人的能力;皇子贤明一点吧,又怕众望所归会危及自己。比如,宋太宗赵光义见到自己的太子颇得人心,就曾酸溜溜地说:“人心都归向太子,欲置我于何地?”皇帝既有这种心态,皇子们也确实不知所措了。不能不得人心,也不能太得人心;不能太不及父皇,也不能太胜过父皇,这中间的尺寸确实是很难把握的。隋炀帝的儿子杨暕就因为把握不好这个度,而与父皇产生隔阂,造成他们父子失和。古往今来,社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这种矛盾。能力太强,容易招人妒忌;处处出头,更容易受到打击。但做人做事又不能太过于羸弱,显得太无能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存。特别是在个人力量没有达到强大之时,把握能而有度的方圆之道,实在很关键!

0 阅读: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