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发配至黔州。他望着破败不堪的茅草屋,问道:“这

老姑娘聊聊 2024-09-07 11:05:41

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发配至黔州。他望着破败不堪的茅草屋,问道:“这就是老夫的养老之地吗?”兵卒说:“长孙大人,以前的太子承乾、四皇子李泰都在此幽禁。”走进茅屋,轻吹桌上的灰尘,长孙无忌哀叹道:“以后老夫布衣粗食,只要这一方书案就足矣!”历史剧《武则天》生动地描述了长孙无忌被流放黔州的惨状。《旧唐书》记载: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发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 意思是:当时的高宗李治不问青红皂白,就听信了许敬宗的构陷之词,把长孙无忌罢官流放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可是以先帝大舅哥、新帝亲舅舅的身份辅政的,其权势自然不容小觑。而李治被武则天迷得昏三倒四,亲政后就急于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这就怪不得他在亲情与爱情面前率性抉择了:以前什么都听你这个辅政大臣的也就算了,如今朕已是正牌名的一代帝王,喜欢哪个女人,要立谁为后,这种家事也要你管?还好,李治沿途派兵护送舅舅去了黔州。这样显得他在亲情上还没有丧失殆尽,也算顾及了君臣甥舅之间的颜面。可惜,长孙无忌布衣粗食的日子没过多久,在同年七月就被迫领了盒饭,死后葬于现在的重庆市武隆县内,墓现在都还在,位于武隆县江口镇乌江边上的薄刀岭令旗山下。1984年,县政府为其立碑,上书“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九字。长孙无忌被流黔州,小兵说以前的太子承乾也在此幽禁,怎么回事?《旧唐书》记载:恒山王承乾,太宗长子也,生于承乾殿,因以名焉……太宗即位,为皇太子 ……废承乾为庶人,徙黔州…… 可见,前太子李承乾和他舅舅一样,也是被流放到了黔州,确如小兵所说。李承乾根正苗红,他老妈是李世民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生他的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李承乾是嫡长子,在太极宫承乾殿降生,所以取名李承乾。很明显,李承乾这个名字,本身就寄托了李世民对他的深厚期望:将来长大后继承乾坤。唉!如果李承乾安安分分的,那么,李世民死后,大唐的皇位妥妥就是他的,今后也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了。偏偏,太子李承乾就是个糊涂蛋!都已经是太子了,你还谋哪门子的反呢?就凭你那两把刷子,能是你老子李世民的对手?这位太子爷,因为有足疾是个瘸子,又在皇宫这种终日勾心斗角、阴暗龌龊的地方长大,所以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分裂。在老爸面前,规规矩矩满口忠孝之言,转身就花天酒地,还玩同性恋。李承乾的男宠叫称心,估计这人能把太子爷伺候得称心如意吧,所以叫这么个怪名。二人肆无忌惮大搞同性恋,连太子妃见了都频频吃醋,一不小心就玩儿出圈了。老爸李世民知道后,盛怒之下,不由分说派人就把称心抓住宰了。痴心的太子痛苦不堪,在东宫为死去的称心专门留了个房间祭祀,并塑其像,命令宫人早晚祭拜。唉,瞅太子这德行,就算日后当了皇帝,也不会是个什么好鸟啊!对于男宠称心的死,李承乾怀疑是他胞弟李泰为了夺嫡而去告的黑状,于是,就派人暗杀魏王李泰,结果刺杀不成。黔驴技穷的李承乾唯恐太子位难保,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勾结汉王李元昌、陈国公侯君集,准备起兵造反,结果事泄被抓,发配黔州,废为庶人,两年后死在黔州。除了太子李承乾被发配黔州,他的一个同父异母弟弟曹王李明,也被发配到了这里,而不是小兵嘴里说的,他的胞弟——四皇子李泰。《旧唐书》里并未记载李泰被流放黔州,而是徙居均州的郧乡县,最后死于郧乡。黔州在重庆,而郧乡在湖北。所以,《武则天》剧中小兵的话有误。那么,同样被流放黔州的李明是什么情况呢?当然,发配李明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治(其实是武则天)。武则天以李明和废太子李贤勾结为由,贬他为零陵郡王,流放黔州。后来,武则天授意黔州都督逼迫李明自杀。其实,死在黔州的唐朝宗室,不止李承乾和李明二人。窝囊的唐高宗李治,最早立的太子叫李忠,是他的长子。武则天当上皇后的第二年,就把这个不是她生的太子贬为梁王,最后一路被贬为庶人,发配黔州,住在李承乾的旧宅里,结果也难逃赐死的结局。李世民还有位小弟弟,唐高祖李渊的第14个儿子李元轨,也因为反对武则天被贬到黔州。不过,李元轨在去往黔州的路上,走到宝鸡就死了,并没有到达黔州。有人就问,唐朝的皇子和朝廷重臣,这么密集地被流放黔州,这地方有什么特别吗?其实,那时的黔州属于现在的重庆,在整个唐朝,巴蜀地区被流贬的宗室子弟及官员最多。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那个时候,巴蜀地区,尤其是黔州一带,是蛮荒烟瘴之地,而且这地方四面环山,进出的道路就那么几条。唐高宗李治曾说,巴蜀这地方“偏小易制”。意思是,与中原相比,这是偏僻的小地方,发生什么事也跑不远,容易控制罪犯。所以那些被皇帝看不顺眼的家伙,就统统被发配到那里,谅他们也跑不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