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年,73岁李隆基带600侍卫回到阔别一年的长安。新皇帝李亨派3000精骑前

八点聊史 2024-09-07 11:05:39

757年,73岁李隆基带600侍卫回到阔别一年的长安。新皇帝李亨派3000精骑前来迎接。看这阵仗,李隆基立马弃械:我只想安度晚年!父子皇帝尴尬至极,进城时竟不知该让谁先走,问遍群臣,也都面面相觑。唐玄宗李隆基,26岁发动唐隆政变,帮助老爹唐睿宗登上帝位,然后又在和姑姑太平公主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大唐在他手上繁盛至极,又他手上迅速崩溃。他不顾一切夺取绝世美颜的儿媳妇杨玉环,给予万千宠爱,却又在落难途中,将其残忍赐死……然而,李隆基的传奇故事,却在儿子李亨登基后,戛然而止。很不情愿当太上皇的他,与儿子的关系一度陷入尴尬之境地。如同开头那一幕,父子二人的关系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我们还得从安史之乱开始说起。安史之乱爆发后,在眼见唐军无法坚守的情况下,唐玄宗在杨贵妃的陪同下,只带着部分后宫、宦官、子孙及亲信,在禁军的护卫下逃往蜀地。“入蜀”是杨国忠的提议,只因为四川是他长期经营的根据地。他想,只要回到大本营,至少可保唐玄宗做一方之主,而自己则仍可高居权位。但同行人中,太子李亨就不大高兴了。因为这一年,父亲唐玄宗已经72岁,当了45年的太平天子。而自己则已经46岁了。46岁虽然不太老,但李亨认为自己已经在太子之位上19年之久,是不是应该继续跟着长寿的父亲入蜀,拼一拼谁活得更长呢?更让李亨害怕的是,自己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琩。而寿王的支持者之一,正是杨国忠。蜀地,是杨国忠的老窝,说不定到了那里,还会有什么不测要发生?谁又能保证他依然能牢牢守住这个太子之位呢?李亨越往前走,心情越忐忑。无论如何,和父亲分道扬镳,才是他更好的选择。在马嵬驿,李亨郑重地选定了这一重要的人生抉择。他成功地说服了禁军首领陈玄礼,获得了禁军士兵的支持,并煽动他们将怒火一齐倾注在杨国忠和杨贵妃等人身上,当众处死了这几只替罪羔羊。至此,本来一同入蜀的大唐高层,最终分裂成了态度迥然的两派。陈玄礼、高力士等人力保唐玄宗按照原计划西行。而太子一派,则决定北上迎战安史叛军。太子李亨一到灵武,便迫不及待地即位,是为唐肃宗,并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从此,父子俩表面上父慈子孝,实际上却各怀鬼胎。在唐肃宗看来,虽然自己已登位,但只要父亲一日不死,就随时有复辟的可能。毕竟四十多年太平天子的号召力,非同一般!比起他这个匆匆即位的皇帝,唐玄宗的拥戴率还是要多一些的。更何况,在马嵬驿逼死杨贵妃,难保父亲到时不以此为由,反过来讨伐自己。更重要的是,其时唐肃宗真正控制在手的地方,仍然有限。比如在南方,就有永王李璘在唐玄宗的授权之下,控制了广阔的南方,达到和肃宗分治对抗的目的。但命运的天平最终偏向了唐肃宗。他不仅很快以“反叛”为名剿灭了李璘,还夺回了都城长安。击败永王,是为了让唐玄宗对于复辟死心;夺回长安,则让李亨赢得了人心。剩下的,就是让父亲乖乖地回到长安来,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身边,不要再有任何轻举妄动。这样,他既可以控制父亲于视野之内,又可以大秀孝心,在天下人面前继续上演父慈子孝。于是本篇开头的一幕便上演了。唐肃宗派3000精骑前来迎接太上皇。显然他对父亲仍心存忌惮。唐玄宗很识趣,下令自己的护卫统统缴械,并说:“如今天数和人心尽归于你,能让我安度余生,也算是你有孝心!”父子相见,极为尴尬,进城门时竟不知道该让谁先入城,问遍群臣,他们都面面相觑。最后高力士出来解围:皇帝走正门,后走;太上皇走偏门,先行。这样才照顾了双方的面子。唐玄宗回到长安后,先被安置在兴庆宫,远离政治中心,却能被长安百姓看到。有一天玄宗登上宫楼,街上的百姓纷纷大呼:“今日再得见我太平天子!”一时山呼万岁。唐玄宗的号召力仍然如此强,并且还私下接触军官大臣。这种事情,唐肃宗绝不允许发生。于是,唐肃宗让亲信李辅国出面,决定将玄宗移到西内苑,就住在他的眼皮底下。为免唐玄宗拒绝,李辅国还率领500骑拦住唐玄宗的马,差点把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太上皇吓得从马上摔下来。这时又是高力士撑住了场面。他喝止道:“李辅国你太无礼!”不过,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失势,高力士也只能在气势上不输于李辅国。最终唐玄宗还是被迁移到了西内苑,且只有老弱侍卫几十人陪同。几天后,高力士被流放,陈玄礼也被勒令退休。显然,唐肃宗这是要架空老父亲。当了6年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62年死去。在最后几年幽禁生活里,他郁郁地看着从自己手里夺去权力的儿子,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在他29岁时,也是通过一次兵变,使得自己的父亲卸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当起了太上皇。李隆基死去的同月,唐肃宗驾崩。权力篡夺、父子相争,这一切就像是轮回,像是诅咒……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