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CBA成立都30年了。CBA专程推出#CBA30年# 主题logo及视觉,以汉字“卅”为设计创意。30年前的1995-1996赛季让CBA成为我国首个跨年度主客场的职业篮球联赛。
在这之前的1995年2月5日~4月9日,中国篮协举办了全国男子篮球甲级八强主客场赛(简称CBA八强赛),开启了中国篮球联赛主客场赛制的新篇章,揭开了中国篮球商业化的序幕,因此又被称为“开创季”。但当时参加CBA的8支球队全部都是国资背景球队(4支军队篮球队、1支警察篮球队,2支省体育局篮球队、1支国企球队),欠缺职业化属性,1995-96赛季,CBA联赛增至12支球队,广东宏远成为CBA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
1995年,国际管理集团(IMG)成为CBA商务运营机构,以360万美元一年的价格签约6年(3+3合同模式),当赛季被555香烟冠名,那也是CBA首次被冠名。IMG除了帮助CBA招商外,还帮助部分球队进行职业化改革,比如IMG委派自己的员工、清华高材生严晓明出任辽篮的首任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CBA创立之初(1995-1997年6月)由国家体委竞体二司(俗称“球类司”)的篮球处具体分管,而中国篮球国家队则归国家体委训练局负责日常训练。直到1997年11月篮管中心正式成立,中国篮球统一由篮管中心管理,这才得以改变了以前多头管理、力量分散、关系不顺的情况。在CBA创立之初,时任竞体二司司长的是篮球名宿杨伯镛,而时任篮球处处长的刘玉民女士在事实上则是CBA联赛的具体负责人,她引入IMG做运营管理,力主让CBA引入更多民营俱乐部,为CBA打造吉祥物标识……在1994-1997年这三年多的时间中,刘玉民为CBA联赛做了大量筹备和奠基工作。
在CBA联赛成立20周年时,我曾带团队做了一系列联赛回顾的专题报道,其中一篇就是关于刘玉民的专题报道。刘玉民球员时代是中国女篮的明星选手,退役后就进入了国家体委开始工作。可以说她大半辈子一直都从事篮球工作。国家体委竞体二司(俗称“球类司”)分管多个球类项目,而具体管篮球赛事的就是篮球处,1997年国家体委开始改组,篮球处升格为司局级的篮管中心,很多人都认为刘玉民升任篮管中心主任是顺理成章之事,起码也应该升任副主任,但事实上她直到退休都是处级,这让很多篮球人都为之扼腕和叫屈。
从严谨的官方叙事角度出发,CBA联赛的历任掌门或主管领导都是国家体委或体育总局的司局级领导,比如CBA成立之初担任球类司司长的杨伯镛、钟添发和篮管中心时代担任主任的信兰成、李元伟以及篮协实体化之后的姚明。但在国家体委改组为体育总局的过程中,CBA联赛有那么两年半的时间是刘玉民具体负责,CBA联赛创立之初很多改革成果离不开刘玉民的亲力亲为。而在篮管中心时代,作为最资深的处级干部,她被选为中国篮协副主席并协助信兰成、李元伟两任主任做了大量推动CBA改革的工作,李元伟主任时代,刘玉民还兼任过“篮球职业化运作调研组”的组长,助力CBA推出北极星计划,大幅提升CBA商务开发收入。正是基于她为CBA职业化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在CBA联赛成立20周年时,我们在讨论选题时认为CBA创立前十年的很多里程碑事件绕不开刘玉民这个名字。
我们通过多个渠道联系了刘阿姨表达了采访意向但一律被她婉拒,表示已退休多年,早已不问世事。我们只能根据和她工作有交集的一些人士的追忆才撰写了《刘玉民:从CBA教母到CNBA公案隐形人》的专题报道。她事后读完报道,认为还算客观,于是破例同意和我们聊聊。她被问及自己仕途因故受挫时波澜不惊,寥寥几句带过,仿佛已是上辈子的前尘往事,但说起CBA元年的很多故事则津津乐道,给我讲解了大量CBA元年的很多故事,留下很多一手的珍贵材料。
一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CBA已经成立30周年了。除了杨伯镛、钟添发、刘玉民这些拓荒者外,诸如匡鲁彬、胡加时、张雄、蒋健等很多前辈都曾从CBA创立之初就开始为CBA服务。在CBA三十周年之际,希望CBA能举行相应的仪式来向那些在CBA职业化进程中做过突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篮球热力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