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主持人问“三德子”赵亮:“你和张国立拍戏拍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做演员,搞起养殖业了呢,难道这比演员还挣钱?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深深触动了身为四川人的赵亮。他当时正在剧组拍摄,但面对家乡的灾难,他毅然停下手中的工作,投入到了救援行动中。
亲眼目睹了灾区的惨状后,赵亮意识到,自己不单是捐款,更应该从长远角度为家乡的重建出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实质性项目帮助灾区人民,最终选择了走上一条与演艺生涯截然不同的道路养殖业。
赵亮从未接触过养殖,但他坚信,家乡的自然资源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生活。在多方调研后,赵亮决定在四川的山区里开展鸡养殖项目。
山里空气清新,适合散养,养殖的鸡品质会有保证,他认为这能为家乡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于是,他将积攒下来的积蓄投入到了这一项目中。
当他第一次来到选定的山林时,山路崎岖、泥泞不堪,交通极其不便。
因为山上没有电,没有水源,赵亮知道要在这里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养殖场,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
赵亮立即联系专业团队,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在险峻的山路上铺设了简易道路,使用各种工具清理出一条运输材料的通道。
运输工作极为繁琐,每一次上山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工人们往返几次才能将材料运到山顶。
铺设水电线路是另一大难关。山高坡陡,水源远在山下,如何将水引上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难题,赵亮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
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工人们挖掘了几公里长的水渠,并架设了临时供电设施。赵亮几乎每天都要来到现场,监督工程进度,并亲自参与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他经常背着水泥和沙袋,在狭窄的山道上来回奔波。即便山风凛冽,山路难行,他从不抱怨,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快完成这个项目。
随着工程逐渐推进,赵亮的资金也在迅速消耗。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远超出他的预期,而他的积蓄已所剩无几。
面对这座未完工的养殖场,赵亮不得不继续接拍影视剧,用片酬来维持项目的运转。
每当剧组拍摄任务结束,赵亮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山上,查看工程进展情况。他知道,尽快完成养殖场的建设是帮助当地村民脱贫的关键。
终于,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水电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通往山顶的道路也修好了。赵亮的养殖场初具雏形,接下来就是购置鸡苗,正式开始养殖工作。
赵亮从市场上采购了成千上万只鸡苗,原本以为只要将这些鸡苗喂饲料,给它们提供好的环境,便可以顺利完成养殖。然而,现实却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养殖场内到处都是小鸡的叫声,赵亮虽然热情满满,但却一筹莫展。
他之前并没有详细了解养殖的技术细节,这些鸡苗该怎么科学喂养,如何防止鸡病,如何确保鸡舍的卫生,这些问题接踵而至。
最初几批鸡苗因为饲养不当,出现了疾病传播现象,有些鸡甚至相继死亡。赵亮看到满地的鸡尸,感到无比困惑。他不得不暂停养殖,立即向养殖专家寻求帮助。
赵亮请来了当地一位养鸡专家,专家实地考察后,为他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
他们为鸡舍设计了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每一只鸡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改进了饲料配方,确保鸡苗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
赵亮每天都跟着专家学习,亲自参与到鸡苗的喂养、打扫和观察工作中。有时候,为了确保鸡群的健康,他甚至半夜起床去鸡舍巡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赵亮终于掌握了基本的养殖技巧,养鸡场的运营也逐渐步入正轨。
赵亮意识到,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于是,他决定成立一个合作社,将自己的技术和鸡苗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户。
通过与村民合作,他帮助他们学会科学养殖,同时承诺在鸡长成后以合理的价格回购。
这一举措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赵亮的合作社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养殖技术,也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收入的增加。
在赵亮的严格管理下,他的养殖场严格控制鸡的养殖周期,确保每一只鸡都喂养至少十个月以上。
为了确保鸡的健康,赵亮坚持使用天然无害的饲料,绝不允许任何人投机取巧。这样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赵亮的明星效应了解并信赖他的产品。
赵亮的养殖场逐渐扩展,并带动了周边30多个村庄的经济发展,帮助了近300户贫困家庭,其中许多是残疾人家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品控,赵亮的养殖场成为了当地扶贫的典范。
尽管在外界看来,赵亮的选择充满了挑战,甚至有人质疑他放弃演员生涯的决策,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用行动证明,无论身处哪个领域,只要用心付出,都会有回报。而他的养殖场,不仅是他个人事业的成功,更成为了一座为家乡人民提供希望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