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个地主坐了40年牢,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托人给国家副主席王震写信:“您还记得45年前,359旅借的那1000担救命粮吗?” 一张薄薄的信纸上,寥寥写了这几个字,却重重的击在了王震的心上。 1939年,国民党在老蒋的授意下,不仅切断了对我党的物资供给,他们还在陕甘宁地区实施起了经济封锁,试图以此来将我党渐渐逼入绝境。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党准备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自己开荒种粮实现自救。曾经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的359旅,如今到南泥湾开荒。 国民党加派了不少人手驻守边区,可谓是对我党严防死守。 时间来到1944年,抗日战争终于迎来了尾声。连续八年的抗战终于结束,本该是值得庆祝的好事,国民党开始整幺蛾子。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两党之间的内战又起。359旅接上级任务,他们需要护送干部们,经由鄂豫地区直达广东,为我党在华南地区发展根据地。 一路上,359旅与国民党没少发生激烈冲突。就在鄂北地区附近,由于国民党防线坚固火力较猛,使得我党一时间隐隐落于下风。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359旅只能暂时躲避。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359物资紧缺,甚至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王震眼见战士们忍饥挨饿,立即找到当地责联络的专员李实。专员们作为当地人,自然十分了解情况,他立即应下了此事。 在这个皑皑白雪覆盖的季节,普通百姓家中余粮也不会多,更不要提能够供养的起一个旅的部队。左思右想后,李实打算这事还得找当地大户来解决。 廖家作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地主,家中良田、店铺不少,平日里日子也是最好过,找他们家借粮应该有点希望。 之所以没有肯定句,是因为当时局势混乱,很多地主不愿意招惹是非。 地主乡绅们作为一方富户,自然心中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对于国民党与共产党,皆是秉承躲避的态度。 李实紧赶慢赶到廖家后,发现偌大的庭院中,唯有廖家80多的老太太在家。 李实说明来意后,希望廖老太太能够回头转述给子孙,不成想老太太直接拍板做主了。 在李实的再三确定下,才消化了这个巨大的惊喜,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 廖老太太年纪一把人却很精明,她说共产党一心为民,如今需要帮助了,她自然义不容辞出手相助。 不仅如此,廖老太太让下人准备了一千担粮食,还当面撕掉了借条。 廖老太太的大义之举,让李实以及359旅无不称赞、敬佩。也正是有了这些粮食的支援,359旅才能安然渡过难关。 可雪中送炭的廖家,却在几年后陷入了牢狱之灾。 1950年,廖老太太的孙子廖复初被抓了,理由是曾经与国民党沆瀣一气,鱼肉乡里。在那个不太平的年代,纵使廖家人磨破嘴皮,也没有人相信他们口中的实情。 廖复初在监狱中一关就是40年,出狱后他依旧无法释怀自己被冤枉一事,可走访了很多地方,始终没有一个人能够帮他证明、澄清。 直到马希良撰笔、李实亲口回忆,二人共同创作《我为359旅筹军粮》的文章发表,廖复初的事情才迎来转机。 他辗转联系上马希良,将自己一家的遭遇如实告知。 在马希良的帮助下,王震才看到廖复初亲笔写下的信,得知了廖家数年间遭遇的一切。 心痛不已的王震立即安排人查清此事,随后又帮助廖家翻案,并给予他们赔偿和补助,表达由衷的歉意。 (参考资料:“老兵找王震——《中原突围》中为王震送粮的原型及其幕后故事”——文史春秋,200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