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认为朱雀汤是十枣汤,实为至理,黄连阿胶汤反而解释不通

钧翔说健康 2024-05-07 19:09:30

今天聊一聊朱雀汤。

《伤寒论》中独缺朱雀汤,这是中医学界的一大疑案,对此之争论和探讨几乎从未停止过。

或许有人问,讨论这个问题有意义吗?

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对伤寒论的治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对于朱雀汤缺失的讨论大体有三个观点:

1、遗失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伤寒论一书在传播过程中存在错简遗失的情况,包括朱雀汤在内的一些内容恰巧丢失了。

2、避讳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伤寒论之所以没有朱雀汤可能是源于某种避讳,比如汉朝为火德,朱雀已经成为一种政治符号而不能随意使用,比如《淮南子》中显示民间某种游戏中朱雀用“皇德”一词代替。所以这种观点认为伤寒论中是有朱雀汤的,但只是没用朱雀表示而已。

3、本来即无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伤寒论中本来就没有朱雀汤,关于朱雀汤为何的讨论是无中生有。这种观点还认为五行当中,只有火“有形而无质”,且火无处不在,并能无中生有,所以仲景虽不立朱雀汤,而朱雀已无往而不用之矣,其屡用之而不立汤名者,盖亦重其用而略其体也。

至少在当前,支持前两个观点的占绝大多数,即认为伤寒论中是有朱雀汤的。由此也就引发了朱雀汤确为何方的争论。

对此,有人认为是黄连阿胶汤,有人认为是十枣汤。支持为黄连阿胶汤的好像越来越占据上风。

我则认为十枣汤反而更有道理一些。

一、朱雀汤即为十枣汤的观点应该均是受倪海厦先生的影响。

而倪海厦先生的观点,是其独创,还是源自传承,为此迷惑了很久,为之曾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外台秘要》中发现有朱雀汤的和十枣汤的记载,在该书中,朱雀汤和十枣汤味完全相同,只不过朱雀汤中加大了大戟的用量,却不用平旦服用。

倪海厦先生的观点是否源自此书,不得而知,但我更相信其观点来自于心得。

二、认为朱雀汤即为黄连阿胶汤的观点应该多受《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影响。辅行诀中,明确载有大小朱雀汤,其中小朱雀汤即为黄连阿胶汤。

该书中还提到“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

上述观点确实非常有见地,再加之辅行诀书中多称陶弘景所言,这都加深了人们对朱雀汤即为黄连阿胶汤的认可。

麻黄

在此基础上,人们认为:真武汤主行水,白虎汤主清降,青龙汤主升解,朱雀汤应当是来解南方炎夏之热方为妥切,而为逐水之剂的十枣汤,与朱雀本义不符,所以十枣汤即为朱雀汤之说应当排除,而黄连阿胶汤能滋阴安神去火,心在五行属火,方位主南方,这正与朱雀所代表的方位、时序相同,所以朱雀汤即为黄连阿胶汤。

我认为朱雀汤为黄连阿胶汤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也有诸多矛盾之处:

1、伤寒论中每个方剂的称谓之来由都极为讲究,而不是随意而定的,每个方剂名称都能体现立方本意以及君臣佐使。黄连阿胶汤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君药是黄连阿胶,而不是鸡子黄,张仲景应该不会以佐使药而给方剂命名的。

而有的观点认为鸡子黄代表朱雀,或是认为应用鸡子黄为“取象天地比类阴阳,以至阴之品填补真阴之虚”的观点则有些牵强附会了。

2、认为心在五行属火,方位主南方,所以朱雀汤即为黄连阿胶汤,但如果按此标准就无法类推其他了。

比如肝在五行属木,方位主东方,这与治疗太阳证的大青龙汤又有什么关系呢?

肺在五行属金,方位在西方,可这与治疗阳明经证的白虎汤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朱雀汤虽然能解释得清楚,但其他三汤就解释不清了。

所以我也常常疑惑,在四象中,青龙应东方、少阳,属木而主疏泄,但这与大青龙汤的功效却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比较能解释得通的应该是:所谓青龙白虎等四神兽最先所指是麻黄石膏等四味药材,而并非所指麻黄汤、白虎汤。否则就解释不通了。

所以,倪海厦先生所言麻黄即是青龙、石膏即是白虎的治学观点,看似不通,其实反而才是至理。

当然,并不是说据此便可以证明十枣汤就是朱雀汤,但至少比黄连阿胶汤是朱雀汤的观点要更有条理得多。

而且,十枣汤即朱雀汤也确实能说得过去。

1、有人认为十枣汤功效为泻下逐水,与心脏无关。

其实不然,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而非脏腑辨证,张仲景从来没说过大青龙汤与肺有关,也不会说真武汤与肾有关。

再则,十枣汤的功效涉及很多现代医学领域中心脏病的范畴,又怎说与心脏无关呢?

2、有观点认为《辅行诀》和《伤寒论》同源异出,是同一棵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的果子,可以互为佐证。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辅行诀成书应在陶弘景之后,这比张仲景晚了至少300年,300年是什么概念?就是现在与康熙年间的距离。

此时伤寒论应该有了一定的传播和影响,而根据辅行诀的描述,陶弘景应该还看过伤寒论。二者同源异出的观点是靠不住的。

而为何辅行诀中方剂名称与伤寒论有巨大差别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伤寒论虽然有了一定的传播,但其价值在当时却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而直到孙思邈的强力推荐,人们才统一了对伤寒论的认识。

所以,彼时的陶弘景是不是读过伤寒论,但认为伤寒论还有可改善之处,所以便才依样画葫芦,对伤寒论进行了取裁更改,也未可知。

3、在辅行诀中,陶弘景说张仲景“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亦推主为识耳。”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张仲景与陶弘景治学的巨大区别,陶弘景宗道家,所以辅行诀中有很强烈的道家思想。虽医道同源,但张仲景却很好的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

有观点认为伤寒论诸方中,只有桂枝新加汤可能是张仲景所创,其他方剂都是源自传承。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伤寒论中没有朱雀汤,可能是因为之前就没有朱雀汤,所以张仲景才没使用。

而陶弘景作为道家代表人物,将朱雀汤列出以求符合道家规矩,虽说是匠心别具,但或许也是狗尾续貂。

4、朱雀汤本来即无的观点,也是颇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因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来源,我们继承下来的已经很少了。

1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