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王必成听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而自己是个中将,心里感觉不服气,

历史有小狼 2024-09-04 03:38:26

1955年授衔时,王必成听说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而自己是个中将,心里感觉不服气,自己打得硬仗也不少,凭什么要比叶飞低。 1929年,王必成年仅17岁便加入了红军,开启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军事生涯。王必成从一个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红军的营长,团长,直至副师长。他的晋升并非偶然,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以其卓越的战术眼光和坚定的领导力赢得了上级的信任和部下的尊敬。 抗日战争期间,王必成的军事生涯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更是历任团长、旅长及苏浙军区纵队司令。在这些关键职务上,王必成展现了他对战术深度的理解和对兵员的精心管理,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2年的军事评级中,王必成被评为副兵团级,这一评级显然是对他多年军事服务的肯定。1955年的大授衔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军事地位,虽然那时全军高级干部中有多人被评为副兵团级,王必成的表现依然突出。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王必成再次被派遣前往前线,担任志愿军第9兵团的副司令,甚至一度代理司令员职务。他在这一职位上的表现,特别是在组织调配和指挥作战方面的才能,为志愿军的战斗效能提供了重要支持。 1946年的涟水战役中,王必成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面对国民党整编的精锐第74师,王必成指挥的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然而,他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在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为自己早前的失利复仇。 1955年的授衔时,王必成被评为中将。尽管他对此评定有所不满,认为自己的战功与贡献应当得到更高的认可,但这一评级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1955年的全军评衔工作中,很多将领的军衔都得到了正式的批准和公布。其中,一些将领对于自己的评定结果表示满意,而有些人则心存疑虑。王必成中将是后者之一。尽管他与许多同级将领一样,被评为中将,但他对于这一结果并不十分满意,尤其是在得知自己的老朋友叶飞被授予上将军衔后,他的不满更加明显。 叶飞和王必成在军中有着长期的友谊和紧密的合作,他们在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时期几乎一直处于相同的级别。两人都曾是粟司令手下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期间,二人均为纵队司令,担负重要的军事责任。不过,在战后的职务调整中,叶飞被提升为第10兵团司令员,这使得他的职务略高于王必成。 王必成认为自己在入党时间及军事贡献上不亚于叶飞,这让他决定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公正的评价。他找到了原三野副政委谭震林,希望能通过谭震林的帮助,向总干部管理部反映情况。 谭震林向来以爽快和公正著称,他立即表示愿意帮助王必成反映这一问题。然而,当谭震林向罗帅提出这一请求时,却遭到了拒绝。罗帅的回应是严厉的,他指出他们的觉悟应该更高一些,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军衔问题而来找他。 最终王必成还是被正式授予中将军衔。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不解为何王必成不直接向粟司令求助。事实上,王必成有自己的考虑。他和粟司令的关系密切,他担心如果因为军衔问题向粟司令反映,可能会让老首长感到失望。更重要的是,王必成了解到粟司令对叶飞有特别的照顾,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叶飞在金门战役中出现的问题,粟司令曾积极为他辩护。 在这种情况下,王必成选择了谭震林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虽然最终结果并未如他所愿。评衔工作的严格性和公平性得以体现,任何个人的努力都无法轻易改变已定的评定。而罗帅在处理这一问题上表现出的严格和公正,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最后还特意找到王必成,向他解释了评衔结果的考量因素,以及为何叶飞能够获得上将而他则是中将。 来自 李殿仁,吴纪学,马厚寅编. 将帅诗词[M]. 2017

0 阅读:1050
评论列表
  • 2024-09-04 20:45

    叶飞资历很深,红军时期闽东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创建者之一,授上将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