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面馆被举报“阴阳价格”:本地人只要7元,而外地人却收11元。但附近居民却表示:7元是给当地矿工的优惠,矿工下班时,只有眼球是白的,他们实在太辛苦了。 站在游客的角度,出门在外,谁也不想当“冤大头”。商家定价不透明,确实容易让人觉得被“套路”了。尤其是现在旅游市场乱象不少,“宰客”事件时有发生,大家难免会更加敏感。 但当地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矿工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老板这么多年一直提供低价面条,已经是当地公开的“秘密”了。 一边是游客的消费权益,一边是矿工的“特殊福利”,到底谁对谁错? 2024年8月25日,有游客在大同的一家面馆吃饭,却发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他们一行三人点的刀削面都是11块,而旁边的人只花了7块。 店家解释说,由于最近鸡蛋涨价,所以服务员算错了价格,接着将多收的六块钱退还给了他们。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事儿闹大了!游客把视频发到网上,表示面馆存在“阴阳价格”。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一些本地人站出来为老板进行了解释,他们称这家面馆的主要顾客都是些矿工和出租车司机,为了体恤他们才有了一个“优惠价”,不过外地游客无法享受这种优惠。 网友们得知后也炸了锅,有的支持游客,说商家就应该明码标价,不能搞特殊;有的力挺老板,说人家多年来照顾矿工不容易,是良心商家。 本来只是一碗面的事,怎么就演变成了大型“吃瓜”现场?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商家都没有明码标价,这违反了国家设立的《价格法》。 就比如2024年1月,桂林一餐馆所售卖的米粉,卖给本地人是5、6块,可卖给游客却要10块钱。 律师也表示,商家在定价方面有自主权,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但这有个前提:必须明码标价,公开透明。 说白了,你搞“优惠”可以,但不能偷偷摸摸,得让消费者清清楚楚地知道,为什么别人能享受优惠,否则就涉嫌价格欺诈。 这件事也引发了人们对商家经营行为的思考,有人说,老板多年来坚持提供低价面条,是难能可贵的善举,不应该被苛责。但也有人反驳,善意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每个人都以“好心”为借口,不遵守规则,那市场秩序该如何维护? 说到底,做生意还是要讲规矩,商家想回馈社会,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设立爱心基金、参与公益活动等,但前提是不能触碰法律底线。 这件事看似简单,却折射出社会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方面,我们鼓励商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但也要引导他们依法经营,不能因为“好心”而忽略了规则。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提高法律意识,遇到问题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前,涉事面馆已经于8月31日改名并开始营业,至于那些常年光顾面馆的矿工们,他们是否会因为这件事失去“专属福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希望矿工们能在辛苦工作之余,吃上一碗经济实惠的刀削面。 这不仅是一碗面的事,更是一次对社会规则、道德底线、人情冷暖的思考。如何找到平衡点,让善意与法律同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信息来源:《同一碗面外地人贵4块?山西一面馆因“阴阳菜单”被立案调查》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