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林论车|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

观山车局说 2024-06-06 08:03:29

查理·芒格称王传福是“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混合体”,看来不仅仅是奉承。

文|智库君

在新能源汽车的战场上,插电式混合动力(PHV)车型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连接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桥梁。

目前插混市场展现出比纯电市场更大的市场机会。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纯电动车型销量为182.4万辆,同比增长12.8%;插混车型销量为111.5万辆,同比增长84.5%,增速远超纯电动车。

在这场技术革新与市场扩张的较量中,比亚迪和吉利两大自主品牌正上演着一场激动人心的“热效率”对决。

插混市场陷入“混战”,5月28日晚,比亚迪再出“杀手锏”——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2.9L。

据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介绍,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6.06%、亏电油耗百公里2.9L、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公里。作为对比,丰田和本田混动系统的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均约为41%。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开创油耗2时代,重新定义插混技术新标杆,将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王传福表示。

同时,搭载这一最新技术的两款新车秦L DM-i和海豹06 DM-i也宣告上市,二者售价区间均为9.98万元~13.98万元,。官方数据显示,通过实测,两款新车百公里油耗均小于2.5L,综合续航里程均超过2300公里。

前有比亚迪率先亮剑,宣布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满电满油状态下,续航能力可轻松突破2000km大关。紧随其后,吉利不甘示弱,也宣布了自家新雷神插混系统同样具备满状态续航2000km的实力,其雷神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经达到46.1%,向市场展现了其技术的竞争力。

这一竞争态势也推动了插混市场的不断扩容和成熟。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意识到插混车型的市场潜力,在“绿牌”和没有里程焦虑的双重因素加持下,我国插混市场不断扩容。插混不再是“无人之境”,比如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城Hi4-T、上汽荣威DMH、长安启源“可插混可增程”数智AI电驱2.0等。

热效率之争将更加激烈。

围绕热效率之争,本期智库说,对话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汽车行业资深顾问梅松林博士。

智库君: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2.9L。有人认为,这是比亚迪的杀手锏,您如何看比亚迪的这一动作?将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梅松林:从数据来看,百公里亏电油耗2.9L是个令人震惊的突破:大大突破了比亚迪第四代DM技术的3.8L水平,提升了近1升;相较于其他品牌,基于工信部数据似乎也遥遥领先。比亚迪再一次成功将市场焦点转向了其混动DM技术,不仅可以带动比亚迪销量进一步冲高,也有助于把插混市场推向新高,和纯电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纯电市场。比亚迪精于垂直整合产业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不仅于此,比亚迪决策者也是一流战略高手,每次都踩在拐点上,这两年中国市场迎来了插混(含增程)市场的爆发,比亚迪不失时机推出第五代DM技术,又一次站在风口上。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比亚迪似乎在有意引导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节奏——当行业卷商业模式时,比亚迪暴风骤雨般上市一系列新产品;当行业跟进卷产品时,比亚迪抛出新技术——刀片电池和DMi混动系统;当行业跟进卷技术时,比亚迪剧烈降价大杀四方;当行业跟进卷价格时,比亚迪又掉转枪头发布新技术——第五代DM。查理·芒格称王传福是“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混合体”,看来不仅仅是奉承。

智库君:很快吉利表示不服,随后上演了一幕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您如何看待这场争论和其背后的意义?

梅松林: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有助于把市场关注点从车价转向技术,稍稍缓解一下当前过于炙热的价格战,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要成功出海并站稳国际市场,不能只靠一个长板,还得在关键技术上同丰田、大众一比高低。比亚迪有必要在重要国际市场按当地通行的标准测试第五代DM油耗,这会带来双重好处——利于产品出口、让国内消费者更信服。当前美国油耗天花板的插混电动车是起亚Niro和丰田普锐斯插混,EPA测试的综合油耗是百公里4.5L和4.4L,遥遥领先其它品牌。相比于NEDC和WLTP,EPA测试更接近于实际的水平。有相关测试表明,WLTP比实际的使用油耗高10%左右,而NEDC比实际高25~30%左右。如果在美国按EPA标准测试,比亚迪的DM 5.0综合油耗会是如何?

智库君:随着自主和合资开始发力插混技术,比亚迪在插混上的优势还能持续多久?

梅松林:插混电动车是一个平衡的产品,需要兼顾三个关键指标:纯电续航、油电总续航、综合油耗。比亚迪在坚持低成本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完善混动技术,以期在以上三个关键指标取得新突破。

国际品牌中,丰田普锐斯插混在这三个指标上明显领先其它产品,起亚Niro插混的综合油耗和普锐斯插混不相上下,但纯电续航和油电总续航离普锐斯差距较大。从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DMi在国内插混市场居于统治地位,占有一半市场。

然而,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技术角度,一家车企占有如此显著优势还是少见的。数字经济的网络效应不适用于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还会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但其他本土和合资品牌会发力混合市场,快速缩小差距,对比亚迪形成一定的挑战。如果想撼动比亚迪的龙头老大地位,须在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在纯电续航、油电总续航、综合油耗有更大的综合优势。

智库君:插混与纯电,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占有率,您如何看?

梅松林: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市场,近两年插混的增速明显快于纯电动。以美国市场为例,2021年之前,插混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市场,但2023年同比增长了48%,今年一季度增长了63%。虽然插混是过渡方案,但其油电混合现在又成了优势 - 市内/短途出行用电,市外/长途用油。与此同时,纯电还有两个关键痛点尚需解决:补能的便利性、补能的时长。 换电解决了补能时长问题,但没有解决补能便利性问题,换电站总数远比充电站少。换电本质上是通过额外的成本换取了补能时间的缩短。解决了一个旧问题,又同时产生一个新问题。换电可以集中解决特定场景问题。除非固态电池和充电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此之前插混和增程市场增速会快于纯电,最终赶上甚至超越纯电市场。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

智库说 | 致魏建军,初心、聚焦、放权!

智库说 | 长城,到底怎么了?

智库说 | 何仑:驾驶辅助,别一天到晚瞎忽悠

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

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

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

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

智库说 | 乘用车乱象不应在商用车重演

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

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

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梅松林论车 | 理想,洗掉狂妄的浮躁气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