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樵松被捕后才知,深受他信任的戴炳南竟然是告密者,恨不早除之

康安说历史 2023-06-10 07:09:06

图片来自网络

1949年7月8日下午,山西太原。蒋军第30军军长戴炳南因破坏前军长黄樵松起义被处以枪决。当时,站在他身边“陪刑”的还有30军27师师长仵德厚。

至此,黄樵松、戴炳南和仵德厚这三位曾经在抗战中驰骋沙场的西北军将领一人饮恨南京,一人毙命太原,另一人身陷囹圄。

在原西北军第30军的历史上,黄樵松、戴炳南和仵德厚都是闻名的人物,并且三人私交甚好。

自1932年去起,还是连长的戴炳南就在黄樵松身边亦步亦趋地跟随了16年。黄樵松也对戴炳南大力提拔,一直保他做到了师长。至于仵德厚,更是在台儿庄战役中表现突出,以敢死队闻名于世,在黄樵松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一向被视为小兄弟和军中班底。

可就是这两个人,在黄樵松决定率第30军在太原实行起义的时候,一个向阎锡山告密,一个态度摇摆不定,让黄樵松的起义功败垂成,英勇就义。

在旧部队中,讲究的是派系。派系的首领为了能够牢牢控制部队,一般都是把同学、亲属和心腹安插在重要岗位上。一旦非本派系的人要想不服从命令或者“反水”,不等首领说话,这些心腹们就先站出来把不服从命令的人搞下去了。

在黄樵松心目中,戴炳南和仵德厚就是他能够依靠的人。

1948年7月,晋中战役刚结束,徐帅就率各部8万余人乘胜北上对太原实施了包围。

阎锡山急了,连连向蒋氏和胡宗南求援。

对自己的嫡系部队,胡宗南是不肯轻易派出去,因此,他就把刚在临汾战役中遭到严重打击的还未来得及恢复第30军番号的整编第30师空运太原。

至此,30军这支老牌的西北军就被一分为二,仅有第27师的3个团和30师的一个团进入了太原,而黄樵松、戴炳南和仵德厚这三人都恰好在这支部队中。

对于到太原,黄樵松是很不情愿的,他早就不愿意跟着老蒋打这场内战了。因此,他借口有病,躲在医院里迟迟不肯赴任。

可架不住来劝说的人太多,而且还都是老上司。黄樵松实在招架不住人情,也只能从命。因此,在1948年的8月,他才和仵德厚二人来到了太原。

黄樵松不愿意到太原是不想打内战,而仵德厚不想到太原是因为没当上官。

抗战胜利之时,仵德厚担任第27师副师长,由于深受30军老军长鲁崇义的赏识,他被提拔为整编后的第30旅旅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为了此次调动,鲁崇义还特意把仵德厚从第27旅调到了第30旅当副旅长。

可就在仵德厚准备当旅长的时候,戴炳南眼红了。

戴炳南和仵德厚二人在黄埔进修的时候是同窗,又在黄埔结拜为兄弟,按理来说,对于仵德厚的提升,作为兄长的戴炳南应该高兴才是。

可恰恰相反。

西北军由于部队编制少,军官的提拔自然就没有蒋系嫡系部队军官那么容易,很多人厮杀了半生,也只能当个团长,这一次提升机会是很难得的,想当官想红了眼的戴炳南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至于兄弟之情,早就被他抛在脑后了。

因此,戴炳南找到了黄樵松,又找到了鲁崇义,甚至找到了自己的老上司池峰城说情,终于当上了30旅少将旅长。

仵德厚见自己的提升被戴炳南“截和”了,自然心中不忿。可戴炳南是个聪明人,暗中答应仵德厚,愿意在部队的指挥上放权。这样才算稳住了仵德厚。

戴炳南 图片来自网络

不久,戴炳南调任第27旅旅长。就在仵德厚认为这下子可以当旅长的时候,一个资格更老,来头更大的尹瀛洲“空降”下来了。

1948年7月,整编师由师改军,尹瀛洲调任133军副军长。鲁崇义再次打报告要提升仵德厚,可又让戴炳南搅局了。

如果仵德厚调任第30师师长,就要到西安赴任。因为30师的第89团虽然在太原,但师主力却在西安。按照惯例,师长是不会到仅有一个团的地方坐镇的。

可89团是仵德厚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戴炳南有些指挥不灵。如果把仵德厚弄来担任第27师副师长,只要自己能把仵德厚搞定,就可以指挥得动89团。

就这样,戴炳南请示上级,把仵德厚调任第27师副师长,再一次让仵德厚的升迁梦化为了泡影。

由此可见,戴炳南是一个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兄弟和同袍利益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可偏偏生性豪爽的黄樵松却对他信任有加,这就为日后戴炳南告密埋下了伏笔。

太原战役打响后,第30军被阎锡山部署在太原东山的“四大要塞”,处于与我军正面抗衡的一线阵地。

戴炳南和仵德厚都在一线指挥,利用阎锡山早就布置下的坚固工事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战事呈胶着状态。

而就在此时,阎锡山部所谓的“雪耻奋斗八团”实行了战场起义,这就坚定了徐帅要策反黄樵松的决心。

对于黄樵松,徐帅还是了解的。他不仅抗战有功,而且对内战深恶痛绝,对阎锡山的拉拢并不上钩,是一位难得的爱国将领。

既然已近认定了目标,那该如何说服黄樵松呢?直接派人去?危险太大,而且也未必能够说服黄樵松。

黄樵松这个人在西北军,尤其在第30军的威望很高,而且还是一位儒将,擅长诗词。对于说服这样一个人,派去进行说服工作的,一定要是一位足以让他折服的人不可。

想来想去,徐帅认为,同为西北军,又曾经担任过27师师长的高树勋是个合适的人选。

就在太原“四大要塞”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高树勋秘密来到了太原前线,并给黄樵松写了一封信。

信虽然写好了,可问题出现了。

究竟由谁去送信呢?通过什么渠道去送呢?如何与黄樵松进行谈判?如何指导起义呢?

很显然,已经重病在身,早就躺在病床上指挥作战的徐帅是不合适的。这是,胡主任站了出来表示承担这个任务。

经过一番策划后,说服黄樵松起义的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引出黄樵松,把高树勋的信传递到黄樵松手里,我军对30军防守的“四大要塞”阵地发起了猛攻。黄樵松得报后,带着戴炳南和仵德厚亲临一线。

果然,见我军的攻势异常凶猛,炮火也非常猛烈,黄樵松害怕阵地有失,就派戴炳南到27师79团阵地督战,自己和仵德厚在89团长阵地坐镇。可不久他就发现,这个仗打得不对头。对面的我军虽然炮火猛烈,部队杀声震天,可30军的阵地上竟然无一人伤亡。

而且,我军在冲锋的时候到了半山腰就撤下去,并没有向山头攻击的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黄樵松疑惑的时候,他从望远镜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30军的一位老资格的并且已经被我军俘虏的排长。

黄樵松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立即快步下山。

此时,黄樵松的身边仅有一名副官和仵德厚的一名卫兵。

仵德厚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排长见到黄樵松后,立即掏出一封信交给了黄樵松,然后立即退走。可黄樵松身边的副官却不干了,他也认识这位老资格的排长,也知道他已经被俘,因此大喊着要把人抓起来。

可黄樵松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手起枪响,就击毙了这名副官。

至于仵德厚的这名卫兵,黄樵松倒是手下留情了。因为他知道,这名卫兵可是仵德厚的心腹,在仵德厚没有命令的时候,这名卫兵是不会多嘴的。

而且,这名卫兵当年还曾经触犯过军法,还是黄樵松枪下留人才保住了性命。

那么,黄樵松就不害怕这名卫兵回去之后把事情告诉仵德厚,仵德厚会在阎锡山面前告密吗?

黄樵松认为不会。因为他认为,他的手中掌握有仵德厚不想打内战的证据,从而认定,如果自己起义,仵德厚定会站在自己一边。

这还是在1947年的时候,南京往30军派来了一名少将观察员。

所谓观察员,其实就是“监军”。

这位监军自恃身份,对30军的工作指手画脚,这就引起了脾气火爆的仵德厚的不满,二人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仵德厚脱口而出:

“乱世之中,大米白面能吃,徐帅的小米也能吃。”

言外之意是自己不排除起义的可能。

虽然这件事被黄樵松出面给调解了,但却在心中留下了仵德厚不想打内战,向往起义这么一种印象。

因此,黄樵松才会对仵德厚不设防,认为仵德厚肯定会听他的话,不需要事前进行“笼络”。

可黄樵松恰恰错了,他对仵德厚的了解仅是停留在表面。仵德厚与观察员之间发生的冲突而脱口而出的那句话并不是仵德厚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是逞口舌之快罢了。

正是这个疏忽,使得仵德厚被戴炳南拉了过去,直接造成这次起义的失败。

黄樵松看过高树勋的信后,更加坚定了他要起义的决心。在此之前,黄樵松只是对蒋氏的倒行逆施政策不满,有厌战的情绪而已。而高树勋的这封信,则给黄樵松接下来走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既然起义的决心已下,黄樵松开始考虑两个重要问题:

其一、家眷的安置问题。

当时,黄樵松的家眷在线,如果自己起义,家眷定会遭到毒手。

其二、戴炳南和仵德厚对起义的态度。

那么,黄樵松有没有把握不通过戴炳南和仵德厚直接带领部队起义呢?

这种可能几乎没有。

30军是个比较特殊的军。在30军调防太原之后,就一分为二,变成了一个军只下辖一个师的局面。

如果有两个师,黄樵松可以抓住一个师,挟制另一个师一同起义。可仅有一个师,无论如何也是瞒不过戴炳南的。与其不告诉戴炳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开诚布公地把事情告诉戴炳南。

况且,戴炳南跟随自己16年,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将领,是不会在关键时刻不听他的话的。

因此,黄樵松在接到信的当天就找到了戴炳南,把起义的想法告诉了他。

听了黄樵松的话,戴炳南先是吃了一惊,表示起义条件不成熟。可在黄樵松的批驳下,也只能表示赞同。

此时戴炳南还在抉择,并没有拿定主意,他对黄樵松所说的赞同,只是虚与委蛇罢了。

见戴炳南同意,黄樵松又找到了仵德厚,可是,黄樵松并没有把起义的事情对仵德厚说,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说,因为仵德厚早就表露过想要“吃小米”的想法。

当时,鲁崇义又要调仵德厚担任30师师长,可却被黄樵松给挡回去了,黄樵松约见仵德厚就是来通知他一声。按照黄樵松的意思,是想要再编一个师,由仵德厚去当师长。

这是黄樵松犯的另一个错误。

戴炳南虽然是27师的师长,但军权都在仵德厚手中,况且,30师的89团还是仵德厚的基本部队,戴炳南根本就调动不了。如果黄樵松放仵德厚走了,不仅他自己手中可以掌握一部分兵权,其他部队戴炳南也调动不顺畅,对起义的大局有利。

可这一次难得机会让黄樵松的失误给断送了。

见戴炳南已经同意起义,黄樵松就派人送信,约定好了起义的时间:11月4日。

而此时,戴炳南却偷偷见了仵德厚,把黄樵松要起义的事情和盘托出告诉了仵德厚,并表示要向阎锡山告密。

阎锡山 图片来自网络

仵德厚不同意,如果告密,那黄军长岂不完了?

见仵德厚不同意告密,而且要以鲁崇义要他到西安接任30师师长的名义离开太原,戴炳南拿出了底牌,明着告诉仵德厚,27师81团团长欧耐农已经同意告密。

见戴炳南在军中有支持者,仵德厚开始动摇了。

见仵德厚动摇,戴炳南又开始做思想工作,主要内容就是黄樵松作为老大哥,只考虑自己,完全不顾弟兄们的死活云云。

仵德厚是个头脑简单的人物,虽然在民族大义上不含糊,但是对于私人感情和个人利益方面的问题有些掰扯不开,而戴炳南又是个巧舌如簧般的人物,终于把仵德厚说服了。

见仵德厚同意告密,戴炳南连夜求见阎锡山告密。黄樵松随即被捕。

直到这时,黄樵松才知道,原来跟随自己16年,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戴炳南竟然是告密者,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恨不早除之。

1948年11月4日,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地点,我军派出的代表晋夫在焦急等待着黄樵松起义的好消息。可不料,陷入了阎锡山和戴炳南的圈套被俘。

在黄樵松、晋夫被俘几个小时后,蒋氏致电阎锡山,提升戴炳南为第30军军长,仵德厚被任命为27师师长。

11月27日,黄樵松、晋夫在南京英勇就义。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可在被俘的蒋军将领中却没有发现戴炳南。

1949年5月,戴炳南的卫士在俘虏营被人检举出来。经过突审,这名卫士交待了戴炳南是假死,并且藏身在他小妾的亲戚家中。

原来,戴炳南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以他犯下的罪行难逃一死,就在太原破城之前派部下谎称他在指挥作战中被炮火打死在街上,还让小妾为他准备了葬礼。

在这名卫士的指证下,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派员赶赴戴炳南小妾的亲戚高尊愈家中,将藏在地柜下的戴炳南逮捕。之后,经过审判,戴炳南被判处枪决。

至于那位既是抗战英雄,又是破坏黄樵松起义的帮凶仵德厚被判处10年刑期。

1959年,仵德厚刑满释放,后又被指定到山西省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了“就业工人”。

要注意的是,这个“就业工人”可不是工人阶级,而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对蒋系释放人员的一种劳动改造的称呼。

一直到了1975年,伟人签署发布“凡蒋系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的命令,仵德厚才得以返回家乡。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