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六天

常玉英行路人 2024-12-17 15:16:47

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六天

文/俞敏洪

今天是十二月十二号,东南亚三国之旅的第六天。民族是国家的灵魂,老挝的主体民族是老族,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49个民族。1968年,老挝将人群划分为三个民族集团,居住在平原与谷地的老挝人被划为老龙族,居住在半山腰的老挝人划为老听族,居住在高山深处的老挝人划为老松族。

其中老龙族以老族为主,占到了人口的71%。

老听族主要是孟高棉族,占到了21%左右。

老松族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很多是19世纪才由中国云贵高原进入老挝境内的苗族、瑶族等,占到了9%左右。

我们一路自北向南的过程,就是经过老松族的地盘到老听族,再到老龙族的过程。

从高原山地走向半山腰,再走向平原谷地。我们能够看到老挝人的明显变化,穿着从朴素变得亮丽,肤色从幽黑变得白皙,房屋也变得更大更新了,而且更带有西式别墅的色彩。

能够猜出来生活条件和开放程度越往南越好。

十三号公路像一条线,把老挝的主要城市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

摩丁、琅勃拉邦、万荣、万象、沙湾拿吉、巴色等。

老挝的国土狭长,所以一路南下,这些重要的城市基本上就走完了,从万象到沙湾拿吉的道路,比前面的山路好走了不少,但依然有坑坑洼洼的路面,人车更密集,四百多公里的距离,我们走了十个小时才到。从早上八点走到晚上六点,沿路的景色基本都是平原景色,两边树木葱茏,收割后的稻田间隔在树丛中,时时有牛群在野外游荡。

道路两边的房舍,绿树阴影,一片田园风光,但看久了,重复就成为了单调。

经过几天的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也调动不了兴奋的情绪。开车时间久了,驾驶员都提不起精神来。好在道路崎岖,驾驶员也不敢打瞌睡,因为道路的特殊,这次东风猛士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便利,整条公路基本上是和湄公河并行的。

河对面是泰国,河这边是老挝。由于经济不发达,两国之间河上总共就只有几座桥,要过河,需要开车绕很远。因此河上也会有渡船,主要是渡车,顺便也渡人。湄公河到了这里更加宽阔,浩浩殇殇,有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致。

当然湄公河上没有风帆,只有像独木舟一样的机动小船,老百姓用这样的小船来运东西,出远门以及捕鱼,形成了湄公河及其支流上独特的风景。湄公河是一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光在老挝境内就有一百多条支流。

中午时分,我们在河边找了一家餐厅吃饭,在餐厅的阳台上就能够一览无余欣赏湄公河的状况。湄公河对于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作用,就像长江对于中国的作用一样。但湄公河因为有急流峡谷,所以并没有全线通航,河面上基本没有船,这让湄公河守住了一份原始,天广地阔,万古如斯。

到了傍晚,我们才赶到了沙湾拿吉,沙湾拿吉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凯山丰威汉市,来纪念老挝的重要领导人凯山丰威汉。这里是他的出生地,这就像越南的西贡,也叫胡志明市一样。

不过呢我个人更加喜欢“沙湾拿吉”这个名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浪漫气息。这个城市坐落在湄公河边,处于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东到越南、西连泰国、北通万象,南达高棉,活跃程度高,是老挝的第二大城市。

殖民地时期,法国人也喜欢这个城市,不少人在此居住,逐渐让城市充满了东西方混合的风情。

我们到达后去湄公河边吃晚饭,赶上了最后一抹霞光,看河对面泰国的灯光在霞光中亮起,两岸烟火互相呼应。

老泰民族本来就是一家,尽管有大河间隔,至今来往密切。这几天刚好是沙湾拿吉的英杭塔节,英杭塔是这里的一座古塔,始建时间不详,现在的成型大概是在16世纪,也就是塞塔提腊迁都万象的时候,和塔銮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这座塔吴哥风格明显,造型和雕塑也是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混合,成为当地老百姓重要的朝拜场地。、每年当地都要在塔下做几次重要活动,其中的一场活动就是英杭塔节。

这个活动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开展,要持续一个星期,很像是我们的庙会,在他周围的草地上,老百姓搭建各种摊位,棚子,销售各种饮食和物品。舞台上歌手轮流上去唱歌,众人也可以一起翩翩起舞,临时的霓虹灯明媚闪烁,宝塔也被灯光点亮,善男信女拿着鲜花和熏香来敬献给心中的神灵,祈求国泰民安,家人幸福。

我们也绕他三圈,烧香献花,为祖国和网友祈福。随后,我们徜徉徘徊于摊位之间,体会当地老百姓悠闲的快乐时光。从英杭塔回到驻地,已经快半夜,因为到达的晚,没有时间看沙湾拿吉的城市景象和白天湄公河边的风景。明天为了赶路,我们一早就要出发,和沙湾拿吉相遇,匆匆一眼,就此别过,心里留了一点遗憾,只能等下次更加从容的时候再来。

我在沙湾拿吉的湄公河畔,在滔滔不绝的江河奔流声里,

和你说,

晚安!

图片来自头条,不妥立即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