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南明政权的作为,才知道明朝亡的一点儿不冤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5-17 10:37:08

今天我们聊一聊南明。

这是华夏大地上,让汉人最痛惜的一段历史,想了解这段历史,我们不妨先来看一首诗:

义志纵横二十年,岂知润位在于慎。桐江空系严光钧,震泽难回范鑫船。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死,敢望干秋信史传。

亡国孤臣,虽生犹死,雪耻无望,复国无门。何等的地有声,却又是何等的抑郁、愤悔,无力回天。或许这就是南明最好的写照。

南明带给人的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到底来源于什么呢?

如果总结南明的症结,离不开三方势力:南明、满清和农民军。明末的主要矛盾还在农民军和明朝的阶级矛盾上。

到满清逐渐壮大后,主要矛盾发展成了满清和汉人的民族矛盾。

明的灭亡,虽遗憾,但死不足惜,让人怒其不争,清的入主虽功成,但罪恶滔天,其残暴罄竹难书。

农民军由阶级斗争转向民族阵线,但因时局之艰难,内斗基因的蔓延也让一切显得为时已晚。

今天,我们从各方势力入手,重温一下这段让人绝望的历史。

南明政权

先说南明这边,短短十八年时间,南明在南方建立了几代政权,但主打的就是一个但主打的就是一个各有各的废物。从一开始拥兵几十万,一群明朝的重臣硬是打到兵马没了,众臣全跑对面去了。

因为从李自成攻克北京,这个南边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就只忙着做一件事:内斗

起初是为了皇位内斗;发展成为后来的党争;最后,朝廷都快没有了,又开始争论谁才是明朝的正统。

结果,南明被打得就剩那么一小块儿地方了。内斗却还更加火热了,简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有心做实事,一心只想反清复明的人,面对这样一个皇室废物,文人误国的局面,你心里会怎么想?

这种感觉,自然地在南明君臣的心中迸发,面对这样的局面,南明的君臣自然就会有死战派和投降派。

理论上来说,死战派作为有气节的忠臣良将,在国破山河碎的情况下,依然心系复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

但他们真的是完美的吗?

即使我们应该肯定他们的民族气节,但依然改变不了他们作为当权者,却短视私斗,过于无能以至于误国的事实。

史可法,是后世公认的抗清英雄,在很多人心中拥有无上形象,但历史上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南明的乱局和他的个人能力脱不了干系。

作为南明政权里的一个心系社稷,又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一个重臣,在面对政权内部为了皇位私斗时,他优柔寡断,不仅让矛盾激化,致使内斗愈演愈烈。

而在面对内斗失势的一方,企图借武将干预时,他非但没能杀伐果断。防止武将干政,反而还把自己整出了权力中心,让卖官求财的恶徒,和剥削百姓的军阀上位。

在面对清朝的攻势时,没有进取之心,想和清军交好,让南明和满清划江而治,守佳江南的半壁江山。

结果,清朝发现自己在打河南山东的时候,这南明跟死人一样是动也不动,瞬间看穿了南明政权的软弱,进而引发了统一全国的野心。

最终结果就是历史上清军攻破扬州城,制造了“扬州十日”惨案,史可法自己也死在了扬州失守之后。

作为民族气节的代表,史可法面对外敌,誓死不降的精神值得千古传颂。但作为手握大权的忠臣,史可法并没有为南明打下一个好基础,反而让武将窃取定策之功。

致使南明以后的政权都出现了依附武将、内讧私斗的情况,埋下了覆灭的祸根。这已经不是史可法一人之力所能扭转的乾坤了。

再反观南明的投降派,屈节事胡的汉奸,当然人人得而诛之。

但仔细阅读《南明史》,旦凡有点能力和作为的人,大部分都成为了满清的汉八旗。而且,恰恰就是这些投降派打南明自己人打得最厉害,为满清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一下,为何本应该是复国火种的这些明朝能臣,最后成为了刺向南明最锋利的一把利剑?

明朝投降派里,最有名,杀南明杀得最厉害的绝对是洪承畴,他曾是五省总督,崇祯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把李自成的农民军打得四处逃窜,被视为明朝打败满清的希望。

到了清朝这边之后,他又是弹精竭虑,出谋划策。皇太极死后,是他力主进取中原,是他杀害大量抗清人士,清军受到障碍,是他出面靠自己的威望劝降了郑芝龙、孙可望等一众将领。

在满清被农民军挫了锐气,开始犹豫要不要和南明讲和的时候,也是他主张一定要打到底。

如此有判断,有能力,有威信的人,明朝怎么就留不住呢?因为他被遍地的猪队友硬生生逼得看清了现实。

想象一下啊,你是明朝主帅,其实无论是军备、粮草还是兵马人数,你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因为在人家的主场,你没法很快的制胜。

但只要慢慢磨,摸清了对方的路数,你也不是没有赢的机会。

但前线的接连败仗,已经足以让你焦头烂额了。结果,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帝陛下,三天一小催,五天一大喊的让你赶紧大决战,别再烧他的银子了。

那些和你同朝为官的文人们,也想着怎么逼你赶紧决战,并从这场战斗中捞点功绩点缀自己的乌纱。

这一仅败得很惨,你被困在山上几个月后,被对方俘虏。

他们特意为你打扫好了住处,把饿成皮包骨的你接出来,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劝你,亲自为你披上自己的貂裘。

这一刻,你终于清醒地认识到,这场失败或许早就注定了,或许眼前发生的一切才是天命所归。

此刻的你会选择变节吗?贞良死节之士也许不会变节。

在皇室废物,文人误国的南明,只剩贞良死节之士。

满清

我们再来看满清,这个最终的赢家,真的是投降派眼里的天命所归吗?

南明没有的东西,好像满清这边都具备,而且做得非常好。

南明的死战派自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丝毫不关心自己做出的决定,会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满清则是步步为营,长远战略才是他们制胜的关键。

南明的投降派源于内斗严重,看重自身利益的人。

满清则是君臣一心,内部及其和谐稳定。满清吸纳了汉人的地主阶级,在当时的民族矛盾之上加了一层阶级矛盾,致使南明复国更加困难。

满清就没有着急穷追猛打,而是先和汉族士绅交好。官宦看重权势,满清就让明朝的官员,继续在满清做官。

地主看重利益,满清就让地主继续拥有土地。文人看重礼节,满清就厚葬崇祯,不仅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认可,甚至还让南明的官员,产生了和平共处的想法。

但满清绝不是很多影视剧,甚至某些专家学者,塑造的那种虚心谦卑的形象。

被吸纳的也仅仅只有地主阶级罢了,也仅仅只有地主阶级罢了。官员、地主和文人对他们来说是奴,普通百姓在他们眼里,则是彻底的异族。

满清统治的行进路线,就是他们屠杀汉人的路线,入关前占据辽东,就发生了辽东大屠杀,死者百万,进去华北就发生了济南大屠杀,南下后更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到之处都是鲜血横流。

更宏观地说,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直接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直到明朝末年,中国同西欧的差距都不算太大。

虽说是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江山,,但直到最后,明朝都还在引进西方的科技。

但正是在一些人追捧的所谓康乾盛世中,同西方社会的差距愈拉愈大。而后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悲剧,也使大清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

农民军

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可以说是初代的农民军。

李自成入关后仅一个月,他的军队,就在和吴三桂的战斗里,被满清偷袭,继而败出京城。

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李自成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其实是没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策略。

版本更新了,副本升级了,咱们农民军要刷的BOSS已经不是气数已尽的大名了,目前最大的BOSS应该是满清。

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主次矛盾的变化,还在处理阶级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所以才导致李自成,对官绅地主大肆掠夺,硬生生把地主阶级推向了满清。

归根结底,不知道争取中间势力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能把敌人缩小到最少。

而张献忠在成都建立的政权,也随看清军的猛攻而覆灭。张献忠的两位继承者,孙可望和李定国,成为了抗击清军的最终希望。

如果要选择一个人,来代表这一时期的农民军,那一定是悲情英雄李定国,在一堆废物菜鸡互啄的南明一朝,李定国的出现。突然又让汉民族承燃起一丝希望,当李定国率军,阵斩满清亲王尼堪之首级,全军高唱满江红。

数干汉家男儿同心死义,风雨如嗨之际,日月恍若重开!李定国临终之际,高呼:有道是,最怜日暮穷途后,犹有挥戈李晋王。

李定国才是我们应当永远缅怀的英雄。这就像是这个时期农民军的缩影。明明有挫败满清的勇气,明明看得见复国的希望,却孤立无援,独自奋战。

明的内斗消耗,清的残暴民族政策。

农民军从推翻明朝,到和南明联合抗清,就是这帮子所谓贼寇,为了人民不再被屠戮,誓死捍卫着大明土地。

而明朝的忠臣良将,何在?哦,在对面。

什么是历史的必然性?什么又是偶然?

如果崇祯皇帝可以再果断,如果洪承畴这种背叛者可以少一点,如果李自成没有被偷袭,如果李定国能得到更多协助,也许结局会有不同。

历史的必然性只有一条,那就是社会要发展。

其中可能出现短期的逆转和曲折。

统治王朝的建立和统治者的更替大部分都属于偶然因素。

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天命所归,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书写者和检验者。

倘若一味的迷信必然性,把既定的事实说成是历史的必然,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从丰厚的历史遗产中汲取教义,把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向前推进。

而在南明史的必然性中,我们应当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面对外族入侵时,民族统一战线有多重要,在面对内忧外患时,分清主次矛盾有多重要。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其中提到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人谓之亡天下,李自成推翻明朝,而满清入关后,民族的道德礼仪才是真正的亡天下。

所以顾炎武又说,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保国是肉食者的事。保天下是普通百姓也要去尽责的事。

梁启超将其总结为振聋发的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朝大兴文字狱,狠狠禁了人们的思想,但也正是这段绝望到死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认识到同心协力抵御外族才是重中之重。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换来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