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黄、小便黄、半年竟变“小黄人”,中医一方,搞定黄疸、肝炎

杨小平小杨 2024-02-09 07:14:47

患者吴女士,大半年前突然发现自己眼睛黄、小便也很黄,在网上查看半天,有说是上火的,有说是黄疸的,她自己也搞不懂,但没什么病痛就没注意。

但是,孩子不放心,非要带她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却并不让人轻松。

肝功能检查提示:总胆红素32μmol/L、直接胆红素16.4μmol/L、间接胆红素15.6μmol/L,检查结果确诊为Rotor综合征,也就是顽固性黄疸。

可能很多朋友和吴女士一样对这个病都不是很了解,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

黄疸是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贮存障碍,从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问题,这会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主要发生于肝胆系疾病,亦可见某些急性传染病、代谢病、血液病、先天性疾病等。

约半数的患者会对此症没有自觉的症状,有症状的也都比较轻微,可能会有乏力、上腹或肝区疼痛、皮肤瘙痒等,会很容易被忽略。

在一些新生儿中发生的黄疸问题,通常就会通过光疗,改变胆红素化学结构、使其易溶于水,继而从肾脏排出。

在吴女士的黄疸问题中,当时的医院予以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次2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周,此后检查肝功能正常,继服熊去氧胆酸胶囊1个月后停药。

看到这很多朋友可能就认为,这不挺好治的吗?吃几片药,一个多月就治好了。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患者前来寻求中医治疗,就是因为才好没多久的问题又复发了!

事因起于一场家庭矛盾,一个月前,吴女士与丈夫吵架,此后便自觉常常有腹部隐隐的不舒服感,最后发现是再次发生目睛及小便黄染,这次还伴随右胁及胃脘部的隐痛不适,还有乏力之感。

又做肝功能检查提示:总胆红素28μmol/L,直接胆红素15.3μmol/L,间接胆红素12.7μmol/L,西医诊断的还是Rotor综合征。

吴女士也自觉是上次并未去除病根,担心以后也一直反复发生,便前来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面色萎黄,舌红、舌苔薄黄,脉沉,目睛及小便黄染,口干苦,右胁隐痛,时有胃脘隐痛不适,无食欲,乏力,大便正常,夜里睡眠质量也很差。

黄疸,这就是中医理论中的证型,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对其有了描述,指出其令患者身黄、目黄、小便黄的特征。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也就是说即使黄疸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但都与湿邪密切相关,这也是历代医家都比较认可的。

吴女士的问题也出在湿邪,综合辨证为【肝郁脾虚,疏泄不利】。

肝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胆汁瘀而不泄;脾失健运,水湿不化,久则郁而化热,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由此,在治疗的选择上便要围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以达到利胆退黄的效果。

处方:炒白芍、当归、柴胡、茯苓、党参、炒白术、泽泻、龙胆草、茵陈、陈皮、枳壳、炙甘草。7剂。1剂/天,水煎,早、晚分服。

此方以经典名方【逍遥散】为底做加减,诸药围绕疏肝解郁、补肝、助肝、健脾、理气、和胃等功效进行配伍。

用药一周后,患者前来复诊,自述右胁及胃脘隐痛减轻,也有了好胃口,消化也好些了,但余症未见明显改善。

这是由于患者黄疸问题日久,导致了气血不和问题,这就会有气虚、气滞,以至瘀阻血脉,导致血脉不畅,因此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加调整,增加活血化瘀、通络之药,续服17剂后,患者诸症消失。

患者复查肝功能显示:总胆红素15.5μmol /L,直接胆红素2.6μmol /L,间接胆红素12.9μmol /L。仅余间接胆红素数值稍高,效不更方,改为丸剂,继续服用半年后停药。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所以说,治病的关键还是要找准病根,治好是一方面,整体调理舒畅,使病邪不再反复缠绕健康,这才是更重要的,同时也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