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大雨点小的岛内“汉光”系列年度军演,因受台风“格美”的影响而提前收兵。这种劳民伤财且注定无法阻挡祖国完全统一之势的“表演”固然无用,但我们也不妨从中了解一下岛内防务部门的一些作战思维,毕竟有备无患从来都没有错。不知各位发现了没有,在反登陆作战始终是岛内台军一大重点演练科目的大前提下,其选择的战术战法似乎愈发有“向日本人学习”的味道,即越来越有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感觉了。但是吧,其又没完全学到精髓,显得尤为不伦不类。
岛内媒体设想的解放军利用淡水河口逼近台北
综合岛内多家媒体的报道来看,在今年的“汉光40”军演中,岛内防务部门设定的一大重点科目就是对与台北近在咫尺的淡水河口进行严防死守,尤其是要以岸防火力封锁河口,防止解放军以诸如“野牛”和726系列高速气垫登陆舰和登陆艇突入淡水河,进而直抵台北。对此,台军在“汉光40”军演中大力演练“以多个反坦克导弹阵地形成交叉火力来封锁河口”。怎么样,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味道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
日本国产反坦克导弹普遍可用于打击舟艇
对日本陆自有了解的人一定都清楚,作为一个极其重视发展反坦克导弹的国家,日本在冷战时期开发的各类国产反坦克导弹在遂行反装甲作战任务的同时,还在相当程度上肩负着类似“岸防炮”的职责,即反舟艇作战。究其原因,冷战时期的日本作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前沿地带,需直面来自苏联远东方向的军事锋芒,一旦苏联出兵攻打并登陆日本,那在美军大部队赶来增援之前,日本陆自要尽可能地阻止和迟滞苏军登陆部队的脚步。
搭载反坦克导弹的日本陆自越野车
而除了岸防炮,反坦克导弹也被赋予了攻击登陆艇等目标的功能,这使得日本国产反坦克导弹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重视提高射程、加大战斗部装药量和为大量高机动车安装反坦克导弹发射系统。战时,这些具备反舟艇能力的反坦克导弹将在高机动车的搭载下,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实施机动作战,为美军增援的到来争取时间。但在岛内“汉光40”军演中,情况却完全不同了……
台军向水面目标发射“标枪”
台军向水面目标发射“标枪”
从岛内媒体发布的大量照片中可见,台军的淡水河口两岸以装满沙石的麻袋构筑了多个所谓的“反登陆火力点”,使用美制“标枪”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打击水面模拟目标,附近还有使用美制“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近程防空阵地。怎么说呢?拿“标枪”打水面目标倒也不是不行,问题是和日本的各类重型和中型反坦克导弹相比,突出“轻量化”性能的“标枪”无论是射程还是战斗部重量,都丝毫不适合打击舟艇类目标,解放军登陆舰艇完全可在“标枪”可怜的射程外从容地实施火力准备,拔掉这些反登陆火力点。即便有那么一个两个火力点“狗屎运”爆棚未被摧毁,以“标枪”那不到10公斤的战斗部,解放军登陆舰艇就算硬扛一两枚都不会被击沉。
台军向水面目标发射“标枪”
最重要的是,日本陆自很讲究“导弹上车”,以游击战思维实施反舟艇作战,而不是傻乎乎地布置什么固定式反舟艇火力点。到了台军这里,这些拿沙袋垒起来的阵地是几个意思?准备用脸硬接解放军的火力突袭吗?若海峡对岸真是这么想的,那对我们来说可实在是太好了,谁不喜欢打死靶子呢?解放军最不缺的就是对滩头阵地的火力压制和对敌方纵深地带的火力遮断,几轮导弹和火箭弹的火力突袭过后,这些反登陆火力点还能剩下几个呢?不知道躲在沙袋后面的台军是否有信心撑住。
解放军演练两栖登陆作战
还是那句话,海峡对岸的一切所谓“军事准备”和“战略战术”,基本都是白费力气,看似照猫画虎地学来了重视反登陆作战的日本陆自的战法,但却又没完全学明白。反正对于解放军来说,无非就是分给这些反登陆火力点几枚导弹和火箭弹的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