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数学天才的故事,不只是爽文,也不是抨击教育选拔制度的工具

小徐聊社会 2024-06-17 09:45:08

一位17岁少女,这两天登上了热搜,原因是她一个中专生,居然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排在了第12名。

她是30名以内唯一的女性,而且还碾压了第13名的中科院博士,以及其他名校出身的选手。这些人之中,不乏曾经数学竞赛的金牌选手。所以,这个女孩逆袭得很成功。

这个消息一出,网友振奋不已,因为这个故事,太符合爽文剧情了。她的成功,像是替大家赢了,为她鼓掌,就相当于为怀才不遇的自己鼓掌。

也有很多人,得以有机会大肆抨击当下的教育选拔制度,抨击一些名校生也不过是草台班子。

在我看来,这当然是个逆袭的好故事,但掌声过后,抒发情绪过后,也该回到正题,学会理性看待这件事。

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实:选拔制度从来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

它是基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情况,然后去制定的一套规则,所以它所追求的,从来不是绝对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将所有筹码,押注到这上头,本身是一种盲目投资。

你不能因为某个人被埋没,被错误筛选掉了,就全盘否认这个制度。

如果真按照这个逻辑,如今互联网上那些做出成绩的大网红,应该全部被各大高校的传媒专业破格录取。

请问这现实吗?

再者说,影响你在选拔制度上是否胜出的原因,实在太多了。

有时候,可能就是运气作祟。比如你头一天,刚好刷到跟考试题类似的题目,你就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或是你早上去赶考时,多吃了一口煎饼果子,导致肚子不舒服没看清考题,你就与本科失之交臂。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在高考,以及现在越来越重要的中考中,不小心成为那个漏网之鱼,简直太正常了。

如果你非要将大概率事件,看作一个必然事件,这件事本身就很荒谬,一是你期待值过高,二是你没法接受人生无常,没法接受这个世界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你出社会后,还拼命拿某一次教育选拔的失败说事,为此捶胸顿足,说明你之后大概率毫无建树,只能用过去的失败维护当下的尊严。这本质上,是一种弱者心态。

那作为一个曾经的失败者,应该怎么做?

还是老调重弹的那句话,第一步永远是接受现实,第二步才是想办法用当下的努力,去改变现实。只有你后来足够牛逼,才能证明当初的你确实被怀才不遇了,否则当初的失败只是必然。

其次你还得看清,最终让你胜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它一定不是教育选拔制度,两者之间肯定有关联,但绝不是绝对关联。

如果一个人真把自己人生上升渠道,全押注到高考中考上,那么在你失败后,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彻底躺平,未来已经被定死,你还折腾个什么?不如早早降低预期,做好自洽。

但很少有人这么做,不是么?

就如17岁的姜萍一样,即便上了中专,也在努力学习数学。不能因为她最后成功了,就可以作为爽文的女主角,而你突围失败了,就将所有责任又推回之前的选拔制度上吧?

话都让你说了,最后欺骗的只能是自己。

如何避免自己的失败,或者如何改掉害怕失败的毛病?

我的看法永远是,不要纠结于某一次失败,或者纠结于这次失败造成的结果上,而是尽可能,去创造下一个成功。

她要做的,绝对不是一而再再而三谨慎做事,而是要尽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出结果,用这些成功,去对冲之前那些失败,来让输赢的次数均值回归,乃至赢的概率越来越高。

就如17岁姜萍一样,她这么做了,而且只成功了一次,就已经造成一个很好的局面,有大批的海外和国内名校,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一次成功,就对冲掉了之前所有在教育选拔上的失败。

人家的牛逼,其实是牛逼在这。

就如我常说的那句话,英雄从来不问出处,你哪怕50岁成功,那也是成功,重点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还是说,到了50岁依旧在感慨20岁的某次失败。

这才是决定你最终是否胜出的关键。

你的策略,应该是找到自己的那份稀缺性,然后利用它去突围,利用它对冲之前的那些失败。

很多人看了姜萍的故事后,开始批判教育选拔制度。在我看来,他们其实是在批判自己,不止批判曾经怀才不遇的自己,更是在批判,如今依旧只能依靠选拔制度向外展示价值的自己。

你只盯着这个结果,只盯着这个突围路线,到最后,你要么成为范进,要么连成为范进的资格都没有。

这跟投资中,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是一个道理,不论什么时候,这都拥有极大的风险。

最终得不偿失,血本无归,都是活该。

但如果一个人知道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是供需关系,只有稀缺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去做差异化竞争,而不是一堆人挤在同个赛道,等着被人廉价收割。

姜萍可能一开始没想这么多,只是对数学情有独钟罢了,但他确实做到了稀缺。名校尖子生,去参加竞赛获得第一名,这没什么好吹嘘的,大家顶多羡慕一阵,然后就完了。

但一个中专生,而且还是一个学服装设计的,却在国际专业竞赛上获得排前的名次,这种反差,让她瞬间破圈。

这种依靠稀缺突围出来的人,肯定能得到这个世界的奖励。

那么,对于我们一个外人而言,从这个故事中,除了爽文之后,除了抨击选拔制度之外,我们还能收获什么?

那就是,看透以上一切本质,不要一味活在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而是去差异化竞争,去寻找和打造自己的稀缺性。

当你能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或者独一无二的故事时,所有人都会为17岁姜萍鼓掌那样,为你鼓掌,世界,也会回馈给你足够的奖励。之前的失败,也有机会全被此刻的成功对冲干净。

请永远记住,在制定规则的人眼里,遵从规则的人的输赢其实跟他没关系的,因为庄家永远会赢。

而对普通人而言,要做的便是思考怎么利用自己当下已经拥有的资源,去制定接下来人生的稀缺突围策略。

进一步,便是学会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里,你是王,你永远是那个赢家。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