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父母要把这6句话当成口头禅|精选

嗨猪的家庭 2024-08-25 13:37:26

网上有个很火的提问: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前,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优秀。

这个词,大抵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养儿十年,我发现,比起所谓的优秀,孩子内心强大,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洛莉·戈特利布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形容:

当我们脆弱时,就像是生鸡蛋。

如果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富有弹性,足够强大,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

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全熟的鸡蛋那样,能有一颗不那么易碎的心。

无论生活有多少的困难和挑战,都无惧风雨,无惧挫折,一路向前,活出最好的自己。

父母们若想让孩子内心强大,不妨把这6句话常挂在嘴边。

“你来帮帮我好吗?”

——给孩子责任感

教育专家卢勤曾劝诫各位父母:

“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父母对孩子说“你来帮帮我好吗”,其实就是提供孩子一个成长的契机。

让孩子通过帮助父母,获得被需要的感觉,从而变得强大有担当。

网上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从小就对儿子说:“宝宝,你是男子汉哦,那你得保护和照顾妈妈。”

上幼儿园后,她更是时不时就对儿子撒娇示弱:

“太重了,妈妈拎不动,你帮帮我好吗?”

“妈妈忙不过来,你可以过来把地扫了吗?”

“宝贝,这个拼图是怎么弄的呀,教教我好吗?”

正是妈妈这种示弱的育儿方式,让儿子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

正如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说的:越厉害的父母,越要学会收拢翅膀,因为成人的厉害,会变成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退出和引导。

如果真为孩子好,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和承担的机会。

孩子才能在尝试和锻炼中,不断收获成长。

“你又进步了!”

——给孩子成就感

《少年说》里,一位女孩鼓起勇气登上天台,对着自己的妈妈,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非要这样打击我呢?”

妈妈毫不在意地回应:“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认为你的性格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不打击你,你就会有点飘。”

尽管女儿流着泪,哭诉自己不适合打击教育,但妈妈还是不为所动。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少,喜欢用打击来教育孩子,激励孩子上进。

殊不知,知耻并不能让孩子后勇,只会让孩子在挫败感中被打趴。

人类的本质,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欣赏的。

正面的认可,比批评和打击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常说“你又进步了”,看见孩子进步的每一步,鼓励孩子努力的每一刻,孩子的内心才能积累起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往后,孩子在面对问题、遭遇挫折时,才能够快速重拾信心、将有挑战的问题看作可以掌握的任务并激发出更多的信心。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可以变好的力量。

所以,请多一点耐心,给孩子多一点的认可和鼓励,孩子才能一直走在进步的路上。

“我相信你。”

——给孩子信任感

曾经有个刷爆全网的视频。

教练跟妈妈反映,孩子踢足球的基础很差。

但妈妈却没有如实转达,反而鼓励孩子:

“教练说你很努力呢,一直在进步,再努力一点点就好了。”

孩子听完倍受鼓励,立马又跑去练球了。

孩子在训练中,不仅跑在最后,还一次次摔倒。

妈妈依然在表达自己的信任:

“没关系,努力去超过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就这样,在妈妈的信任和鼓励下,男孩的足球越踢越好,在一场比赛中,还为队伍赢得了第一。

《心理暗示力》一书写到,如果一个人,每天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正面暗示,那他就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唤醒最强大的自己。

同样,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会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让孩子不断超越自己,变得强大。

所以当孩子气馁时,不要落井下石,而要告诉他:“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

当孩子屡屡失败时,不要批评他,而要告诉他:“你能行的,我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正如陶行知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我们的信任,会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滋养孩子,让孩子自信,自强。

“这件事你来做决定。”

——给孩子自主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组实验,结果发现:从1岁开始拥有自我选择权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只会听从父母命令行动的孩子,自控力更强、独立性更高。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在节目上说,自己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决定”。

从穿什么衣服,到选择一个什么东西,她都是放手给孩子去做决定。

即使女儿来询问她的建议,她也还是会把决定权交还给女儿。

所以女儿越长大,越有主见和想法。

“你可以自己决定。”这句看似很随意的话,背后其实包含了两点:一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决策,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自己的人生自己说了算,孩子才会有自主感和掌控感。

哪怕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决定,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可以让孩子在锻炼中不断强大内心、坚定自我。

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做决定的机会。

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学什么兴趣、读什么专业。

那种“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是孩子不畏困难的源泉,也是他跌倒了还能爬起的动力。

“我永远爱你!”

——给孩子归属感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父母不会表达爱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网友的回答,让人心酸:内向、自卑、讨好型人格。

其实,他们何尝不明白,父母不是不爱,只是不会表达爱。

但未说出口的爱,最终还是拉开了亲子间的距离。

一句“我爱你”,从来不是可有可无。

弗洛伊德就曾说过:“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不要再把爱藏在内心深处。

当孩子被质疑时,对他说:“不要怕,爱你的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当孩子发脾气时,温柔而坚定地陪着他,告诉他:“你的行为是错的,但我们依然爱你。”

日常相处的时光里,也请多说:“我爱你,你是爸爸妈妈永远的宝贝。”

这一句句“我爱你”,足以代替千言万语,融化孩子的心,给他成长的温暖。

让孩子即使遭遇再大的困难,也能守住心理防线,知道身后永远有爸爸妈妈托底,给他力量,给他支撑。

“没关系的。”

——给孩子安全感

前段时间,女儿跟我说了一件事。

班上有个女孩,偷偷带零食到学校吃,结果被老师发现了,按照班规,女孩要么罚抄班规3遍,要么请全班人吃零食。

女孩犯难了,哭了整整一个上午。

为什么呢?

因为班规有30条,抄三遍要抄很久,妈妈肯定会知道。而请全班人吃零食的话,她零花钱不够,更是只能求助妈妈。

所以,无论选择哪个受罚,她都会被妈妈骂一顿。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父母,孩子一犯错,父母就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

结果导致孩子越来越害怕犯错,害怕父母发现他们的错误。

记得《原生家庭》中有一句话:“孩子应该拥有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犯个错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这是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径。”

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应该具备不怕犯错,且能从错误中学到知识的能力。

而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接纳他的不完美,允许他在错误中成长。

你的一句“没关系”,不是纵容,而是理解、是关怀,会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一个孩子,强大还是脆弱,自卑还是自信,往往取决于父母。

是父母平时的教育、日常的言行,塑造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所以,从今天起,请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否定;多一点接纳,少一点批评;多一点放手,少一点干涉。

一颗强大丰盈的内心,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点个“赞”,愿父母们都用爱为孩子托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生长、一生富足。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