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见到了人生理想学者

刘放斋啊 2024-09-01 17:53:20
为期五天的人大工作坊“古代的第一本书”结束。其实最后还有个两日的会议,邀请20位研究各个文明的学者来给讲座,不过我为了赶宾大开学就提前撤了。 这个工作坊只能用卓越来形容。四位专家均为所在领域的资深学者。一位为中国人,另三位为外国人。第一天是古代中国,第二天是古希腊,第三天是古罗马,第四天再回到中国。 组织形式为讲座与研讨相融合。项目最有特色的一点在于不是研究罗马的讲罗马,罗马讲完了就走人。而是罗马文学专家也要像学生一样,参加全部5日的工作坊,参与涉及中国的讲座,提问、研讨。 第一天的讲座者是汉学家。他的学术我太过于熟知,但他真的是一个极好的讲故事的人。所以哪怕再听他讲一遍,还是让人享受。 第二天是希腊文学专家,也是此行我最想见的人。此前曾经上过他的网课,未睹其人。线下相见,风采果然非凡。我最佩服他的有三点(除了他在美国、德国同时读了两个博士,一个法德语比较文学,一个希腊语文学): 第一、短期记忆力惊人。这当真是禀赋优势。具体表现就是提问的时候可以连续提三个大问题,每个问题都具有相当复杂性,其中第二问题还分成a、b两部分,全程一气呵成,不停顿,不看笔记。 第二、作为古希腊专家,对于罗马文学一样精通,以至于第三天的讲者讲罗马文学时,遇到自己不懂的,会将目光投向他,而他也往往能将问题回答上。这种博识的学者越来越稀见了。 第三、对陌生领域有超出寻常的理解力。虽然不懂汉语,但仅凭阅读和交流互动,就形成了超越绝大多数专业学者的对于古代中国的认知,发问直批肯綮。 第三天谈的是拉丁语文学的起源问题,也是我极感兴趣的问题。饭席交流中与教授分享了对学科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展望,是一位谦和善良、气质极佳的英国学者。 第四天的中国教授也是位老熟人,线下第一次见,侃侃而谈,对秦汉学术史的许多问题都有深刻见解。 第五天是分组各人报告,我讲了一篇希腊哲学的论文。最后我又被志愿成为小组代表,向全体分享了本组11位同学的报告内容。 这次苏州之行太合我的心意,四位学者,没有一位不是我十分感兴趣的,还真不是特别为了谁来,其他几场就随便听听。 另外特别喜欢的一点是同学教授同吃同住,有不少交流机会,属实难得。
0 阅读:1
评论列表
  • 2024-09-01 20:57

    还有关于第三, 这点我有很深刻的感觉。 因为1. 学习能力是互通的这个能力可以在A领域表现出来,也可以在B领域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A领域培养出的学习能力可以很快转移到领域;2. 在人文领域很多事物从深层次方面有强大联系性。

  • 2024-09-01 19:40

    请问这位Sinologist 是谁啊

  • 2024-09-01 21:24

    这种会议在哪能看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