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岛去!广州大学城20年青春影像回顾

南方都市报 2024-08-31 22:50:56

离珠江新城地铁四十分钟的小谷围岛,可能是广州最没有“班味”的地方。近4万高校大学生齐聚一座江心岛,回学校也被称为“回岛”。野岛村庄如何变名校?大学城何以承载城市历史记忆?30余张照片带你回顾20年广州大学城的青葱岁月。

2004年9月6日,有超过1万名新生来广州大学城报到,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在内的十所大学在大学城安了新家。

上大学,曾经离很多广东人十分遥远。彼时,广州高等教育普及率低,2002年广州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只有9.25%,广东省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仅居全国第12位。建设大学城的根本动因就是加快高教发展,增强广东发展后劲。

2001年12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实施,广州大学城规划面积43.3平方公里。从2003年10月开始,之后的19个月里,10个大学校区一期工程建起了141幢共230万平方米的建筑。

广州大学城总投资预计在330亿元左右。据报道,在大学城的征地拆迁中,广东省政府投入30亿元,广州市政府投入了20亿元;在大学城建设中,广东省政府把原来直接给予高校建设的资金变成了贷款贴息,促进了高校办学积极性。

建成后的广州大学城成为学生的精神乌托邦,从大一军训的军装到求职时穿成大人模样,十所高校学子的青春回忆在此交织,内环夜跑、中环散步、外环骑车……广州大学城学子也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岛民”。

中心湖公园适合发呆,商业街负责消费,对岸的小洲村承载文艺。至于传说中的黄埔军校,就在隔壁。

2014年,大学城的朋友圈再次扩大。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两所高校进驻大学城南岸的新造镇。大学城的公共交通早已不是单一的公交:2005年地铁四号线开通,大学城南北各设一站;2010年广州开通BRT,B25路(前33路)公交化解了从市区“回岛”的焦虑。在商场和同学看个电影,吃顿大排档,再回学校打球,岛上的设施越来越完善,大学城逐渐从一座孤岛真正成为一座人气之城。

一句调侃“回岛”,大学城学子们就对上了暗号。建成20年来,超80万毕业生、1500多名博导、67名院士从广州大学城走出。

广州市的发展建设从不乏大学城毕业生的身影,他们的第一桶金也往往来自大学城里。九尾科技、新云开物、探迹科技、小鹏汇天……从小点子变成大项目,大学城里飞出“独角兽”不算稀奇。众创空间超过4万平方米、在孵项目超300个、213个市级以上实验室、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岛”……从纸上到地上,甚至到天上,与其说岛民最年轻,不如说岛民最有生命力。

再次打开地图,广州数座岛屿嵌在珠江中心,小谷围岛规划齐整,岛和岛民一直都与城市同呼吸,和湾区共脉动。《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建成自立自强的创新之城,以“三轴”凝聚发展合力,其中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至南沙科学城,串起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等节点的“活力创新轴”正是这条挺起的“弓弦”。当时代的风再次拂过小谷围,大学城,此刻正青春。

0 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