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校都成立有专门负责宣传工作的团队,小学校少则几人,大学校多则十几人。其实学校有重大活动,可以宣传下,但现在出现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每月必须发布多少条新闻的硬性规定,甚至有的学校没事找事搞宣传报道,这样就不对也。我数了一下,一个县城学校,一期微信公众发了四十三篇报道。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浪费有限的资源,细想这种做法真没必要。 一、典型的形式主义。一个学校有多少新闻,学校就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新闻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找新闻上,写报道上,那么就消减了教书育人的力量,受损害的一定是学生的利益。 二、办学目的偏差。办学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人的主渠道是课程,主阵地是课堂。学校要想提升竞争力,应该依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是挖空心思,搞宣传报道,妄想通过新闻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只能是南辕北辙。真正的知名度美誉度是学生和家长的切身体会,良好的口碑,这些是来自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怀、教育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扎扎实实的教育业绩。 三、政绩观不纯。校长的政绩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啥事都在微信公众号、头条、抖音等上发布新闻,并且图片之精美,词藻之华丽,编辑之考究,无与伦比。这得花费多少的教师心血,浪费多少时间,这是要教育谁,学生能看到吗?真的出现了,教学实力不够,全靠新闻来凑的怪现象。实质还是想往脸上贴金,为自己更进一步,捞取影响力和社会资本。#聊聊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