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晨跑时,我穿过公园的停车场,一辆白色车的车尾,一排粗体的英文字抓住了我的眼睛。我粗略看了一眼,似乎写着“PRAY LESS, WORRY MORE”。我心想,这个人真是看透了世事,妥妥的一个哲学家啊。
但我忍不住再仔细看了一眼,才发现原来写的是“PRAY MORE, WORRY LESS”。
这让我陷入了深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仿佛是一种无形的诅咒,扎根在我们内心深处。习惯性地认为,只要我们足够担心某件事情,就能为之做好充分准备,坏事就不会发生。
比如我们会这样想:“只要我足够担心暴雨天穿行云层的气流,我乘坐的飞机就可以安全抵达目的地。”
又或者:“如果我放纵自己对每个人、每个地方和每件事的矛盾心理,我就能理清所有感受,从而完全了解自己。”等等。。。
我们甚至将这些矛盾和担忧当作一种宗教信仰,最终成了自己的预言验证师。
在某些心理学流派中,非常重视意志的一致性。就像在格式塔疗法中,那些对上帝的完全投入被描述为生命中最深层的统一。
这种统一感,并不是通过分析或过度思考一切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上天的安排”中,这样,可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
虽然我几乎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当我看到“祈祷”这个词时,我认为它意味着向一种比我们更强大的抽象力量祈求恩惠。祈祷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祈祷本身,而在于梳理你的渴望、期待与担忧,不要让它们混乱不堪,在一片自我消耗中吞噬意志。
那些虔诚的教徒在祈祷时往往会有一个明确的诉求,比如“请给我这个,请把那个拿开”等等。
这些强烈的信念会占据他们的全部身心,他们的一切行动都会为这个祈祷的诉求服务,最终事情真的如愿发生了。这并不是因为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发挥了超能力,而是因为祈祷者的意志与行动高度一致。
祈祷几乎可以与一切神圣的事物建立深刻的联系,比如自然,比如纯洁无暇的动物,或者那些能量同频的人类。
然而,放纵内心的担忧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矛盾心理只是另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一种保护自己免受不可控事物影响的手段。有时,担忧只是一种防御机制,一种保护自己免受失望的方法。
接受自己永远无法知道一切,是向宇宙臣服的一种方式。
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宇宙最好的安排。
认识到自己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我放弃了对事情发展方向与进度的控制,悦纳一切的发生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