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状元王十朋的西施情结

钱江晚报 2024-08-30 10:56:09

潮新闻客户端陈侃章

南宋状元王十朋,浙江乐清人氏,王羲之21世孙。王十朋科举高中后,为家乡和官宦首途之地做了两桩流芳千古的文化大事。

一是为温州江心屿上的江心寺撰写了一副对联,全联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是一幅妙趣横生,充分利用汉字多音,有些让人烧脑的叠字联。当读者融天地心境于一体时,可有11种读法,有心人不妨一试。

王十朋所撰江心寺对联。

二是倾心为绍兴府撰写了咏越名作《会稽三赋》。王十朋(1112-1171)是绍兴二十七年(1157)高中状元的。外放的第一个官职是绍兴府签判。签判算不上显赫,主要职责是辅佐地方主管处理政务司法文书事宜。

《会稽三赋》是王十朋入职第二年撰写的,内容丰富,包罗绍兴府八县的人文山水风物史事,其中对西施美女着墨不少。

一、首开志书为西施立传之先河。

自先秦以来,典籍中出现西施、郑旦的文字并不算少,但志书中为西施立传还是稀见,可王十朋做到了。在《会稽三赋》卷三“誌人”栏目中,王十朋写了勾践、范蠡、王充、严光、王羲之、孙绰等的事迹,又写了浣纱之女西施、南林舞剑女侠两位古越女子。

《会稽三赋》西施与舞剑女合传影印。

王十朋立传的文字为:“溪上浣纱之女,林间舞剑之姝,(一个)色白天下,(一个)气雄万夫。浣纱之女即西施也,诸暨有西施浣纱石。《会稽记》云,浣纱盖苎纱,非纱帛之纱也。舞剑之姝,《吴越春秋》曰,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姝,美色也。”将越国复兴时代的“一文一武”奇女子跃然纸上。在同书中,王十朋又记到诸暨“三如”之精美,而其中的“如丝之苎”为西施浣纱之苎纱,相沿成俗,一直为当地传统特色,与西施故里苎萝山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二、又写又绘,苎萝山图文并茂呈现。

王十朋《会稽三赋》在记述西施故里诸暨苎萝山时,用了两种表述形式,一是用传统的文字,一是用形象的地图描绘。

写到诸暨苎萝山时,王十朋先是引经据典,讲到“苎萝山又名罗山,纻罗山在诸暨县南五里。(隋)《舆地志》曰:‘诸暨县罗山,西施、郑旦所居,其方石乃晒纱处,今名苎萝山。’(唐)《十道志》曰:‘句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之诸暨纻罗山卖薪女。’闺闺閤也。”

二是在全书卷首,用了大开张描绘了绍兴府八县有代表性的山水,以此统摄全书。如会稽县的白马山,山阴县的种山,诸暨县的苎萝山,嵊县的太白山,萧山县的洛思山,新昌县的天姥山,上虞县的东山,余姚县的四明山。论山的体量,诸暨苎萝山当是最小,但因西施故里之故,论影响地位又是重中之重,符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典故,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山。当然,王十朋地图绘制苎萝山并非首创,而是承继古籍而来。仅两宋时代,现在所见就有三部绘出诸暨苎萝山的历史地图,如此前北宋政和元年(1111)的,此后南宋嘉定元年(1208)的,均以显要位置描绘。就此而言,王十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用地图标绘诸暨苎萝山的功绩之效,无疑应占历史一席之地。

《会稽三赋》“绍兴府图”中的诸暨苎萝山。

北宋政和元年(1111)诸暨苎萝山地图。(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宋嘉定元年(1208)诸暨苎萝山、浣江地图。(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三、用心良苦,挥笔写诗为西施辩诬。

作为绍兴府的文化官员,又是饱读史书的状元,王十朋当然清楚吴越这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经典历史,也当然清楚时代人物对历史所起作用是推动或反动。然红颜自古是祸水,后世会用各种脏水泼向与吴越兴衰盛亡相关的西施。王十朋是清醒的,乃将心声用诗写出,其指向是直对夫差。诗题《吴王夫差》:“西施未必解亡吴,衹为谗臣害霸图。早使夫差诛宰嚭,不应麋鹿到姑苏。”

王十朋画像。

诗句一上来就为西施平反,这句“解”字是重点,当是“分开”“分崩”之意。“谗臣”是指吴国宰嚭,这是个贪图钱财美色,接近九五之尊,以谄媚为能事的位高权重之臣。王十朋认为,如果吴王夫差能早点认清他,则国家覆亡之事或许就可以避免。

本首诗作简单直白,大意是:西施不是吴国灭亡的原因,吴国称霸未成是侫臣作祸。如果吴王夫差能早日诛杀权臣宰嚭,姑苏就不会荒草一堆,麋鹿群欢出没了。

王十朋这首诗与唐朝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的诗意基本相同,算得上异曲同工,可作诗史读也。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