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的争霸史!袁术和袁绍明明是亲兄弟,为何还要相互为敌

有缺的晚风 2025-01-20 12:16:47

东汉末年处于混战局面之时,出现过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状况。

汝南袁氏的后人中有袁术与袁绍二人。他们二人极有可能是亲兄弟,即便并非亲兄弟的话,那也应当是堂兄弟的关系。

这般亲近的关系摆在那,不论从何种角度去瞧,二人仿佛都理当携手合作才是,一同在这天下间争雄称霸,共同去应对其余各方势力。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待袁绍与袁术分别在一方之地站稳脚跟后,他们不但没携手联合,反倒开启了相互攻伐之路!

这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实际上,袁术与袁绍之间那错综复杂的纠葛,得从袁家的家庭关系这儿开始说起才行呢。

汝南袁氏堪称东汉末年极为著名的世家,有着“四世三公”的显赫之称,即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三公级别的高官。依此说法,在袁家的世系中,第一代担任三公之职的官员正是其老祖宗袁安。袁术与袁绍呢,他们二人皆属于袁家的第五代后人。

像袁家这般的大家族,发展壮大起来后,每一代都会选出一位家族代言人,以便能在朝堂之上代表家族发声。袁家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其领袖人物乃是袁汤。

袁绍与袁术共同的爷爷乃是袁汤。也就是说,在他们二人的家族谱系当中,袁汤处于祖辈的位置,是把袁绍和袁术这两位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人物联系起来的、辈分更高的重要亲属呢。

在东汉的正史当中,有关袁汤的记载着实不算多。不过有一个情况是我们所知晓的,即袁汤这人,其生育能力极为出众,要知道,他这一辈子总共生育了十二个儿子呢!

依照袁家这样家族的规矩来看,虽说众人皆为袁汤的儿子,同属袁家的第四代成员。然而,待到涉及家族继承权之时,那必然是存在不平等状况的。

起初,袁家把袁汤的嫡长子袁成推出来,当作袁家日后的接班人来培养。袁成着实相当优秀,在年纪尚轻之时,便在东汉的高层圈子里赢得了极为不错的口碑。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袁成去世得比较早,还没等到正式接手家族事务就离世了。

在袁成离世之后,袁家便面临着重新挑选继承人的事宜。最终,袁家在袁汤余下的几个儿子里,推举出了两人来承接这一重任。其中一位是袁逄,另外一位则是袁隗,由他们来肩负起袁家后续发展的相关事宜。

后来,袁家的这两个人,皆成为了袁家第四代的代表人物。他们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机遇等因素,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双双成功跻身三公之位,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

再往后去,便轮到袁绍与袁术这一辈人登场了。

袁术的身世明晰,乃是袁逄的嫡次子。而袁绍的身世存在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为,袁绍是袁逄的次子,如此说来,他和袁术算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不过,袁绍的母亲身份低微,仅仅是一名普通婢女罢了。

后来,袁绍被他爹过继给了早逝的大伯袁成。在东汉时期的观念下,一旦经过这样的过继程序,袁绍便不再是袁术的亲兄弟啦,而是变成了袁术的堂兄弟,这身份关系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

还有一种说法是,袁绍乃袁成的亲生儿子。不过呢,他母亲的身份只是一名婢女。也正因如此,袁绍的出身实际上依旧不算高,仅仅是袁成的庶出之子罢了。

不管怎样来讲,袁绍与袁术这两人,起码能确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父。至于他们俩的关系呢,存在两种可能,要么他们是同一个父亲所生的亲兄弟,要么就是那种有着同一个祖父,但并非亲兄弟的堂兄弟关系啦。

在这之后,诸多事情的发展态势其实早已暗中有了隐患。就如同在前行的道路上悄悄埋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雷,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些契机而被触发,进而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状况,而这隐患源头,便是最初那看似不经意却影响深远的情形所造就的。

当然啦,在袁术与袁绍还年轻的时候,他俩之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呢。毕竟他们二人是存在着血缘关系的,并且在那个时候,也不存在什么特别重大的利益方面的冲突。

就家族继承权而言,在袁家第五代人中,袁术和袁绍都谈不上有优先继承权。袁术是嫡次子,上头还有嫡亲大哥袁基呢。而袁绍从法理上讲已被过继出去了,并且他原本就只是个庶子,所以这两人在这方面都不具备优先条件。

由于两人都不具备优先继承权,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彼此间自然不存在利益方面的冲突。袁基作为袁家推选出来的第五代话事人,而且还是嫡长子,他本人极为优秀,年纪尚轻便已在九卿之列了。

因此,在天下尚未彻底陷入大乱局面之前,袁绍与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糟糕。

实际上,真正的转折点是起始于那个被称作“洛阳流血夜”的时刻。从那个特殊的夜晚开始,诸多事情便发生了转变,仿佛一条分界线,将前后的局势、走向等都划分开来,自此开启了不一样的发展态势呢。

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不幸被杀,这一事件使得袁家以及何进原先的那些部下,迅速行动起来,径直入宫对宦官展开诛杀行动。然而,仅仅过了没几天的时间,董卓便长驱直入进入京城,紧接着就将京城的局势等各方面都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董卓入京后,袁术与袁绍皆敏锐察觉到局势风向有变,赶忙逃离了洛阳城。然而,袁家第五代的继承人袁基却与之不同,在这般形势下,他反倒一直留驻在洛阳,未曾像袁术、袁绍那般选择离开。

后来,待到袁绍与袁术举兵而起,关东联军正式成立之际,袁家那些留在京城的亲眷老小,无一幸免,全被董卓残忍杀害了。

就这样,在袁家的第五代年轻人里面,刨除掉那些旁系的成员之后,其主脉所留存下来的人员便仅仅只有袁绍以及袁术两个人了。

便是从这个时刻起,在这两人之间,已然产生了直接的利益方面的冲突。至于他俩冲突的核心所在,恰恰就是“究竟谁才能够成为袁家的继承人”这一关键问题。

需明白,在当下这个时候,对于袁绍与袁术二人来讲,这继承人的名号早已不单单意味着财富、爵位那类事物了。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他们二人之中不管谁能够成为袁家的继承人,那么这个人便可以继承袁家所遗留下来的那张极为庞大的关系网。

需明确的是,袁家有着四世三公的显赫之称。在那时的东汉,各地官员大多要么曾通过袁家的关系办事,要么起码和袁家存在着一定关联。这便意味着,不论何人继承了袁家,都能即刻拥有这一庞大的关系网。日后只需亮出汝南袁氏的招牌,那些袁家的门生旧部,大多会给几分薄面,说不定还会直接带着属地前来归附呢。

这其中的利益,简直大得超乎想象啊!真的是非常可观,所带来的好处多得让人惊叹不已,可不是一般的大,其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常规预料呢,真可谓是利益巨大无比。

当然啦,在关东联军还没崩溃的时候,袁绍和袁术之间的矛盾其实并没有真正暴露出来呢。一方面,当时众人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董卓,有董卓在,他俩就只能先暂时携手合作咯。另一方面呢,从洛阳离开之后,袁绍前往了冀州,袁术则是去到了荆州的南阳郡。

南阳郡与冀州之间,还横亘着兖州以及豫州呢。这般情形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俩在地盘方面并不会产生什么冲突,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暂且维持一种相安无事的状态啦。

然而,在那之后,孙坚成功攻取了洛阳,而董卓则被迫退守关中。就在这时,局势开始慢慢地有了转变。

董卓退入长安之后,短期内,众人已难以再攻入关中了。于是在此情形下,关东联军内部渐渐陷入一片混战局面。各方彼此之间纷纷相互开战,都急切地期望能够尽快扩充自身的地盘范围。

到了这样的时刻,袁家继承人这一身份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出来了。

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不管是袁绍也好,袁术也罢,只要谁能够获得那个特定的称号,便能够让袁家其余的门生故吏认可其这块招牌。说不定还会有不少人,就冲着袁家这块响当当的招牌,径直前来归附。显然,这对于往后进一步扩张地盘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就这样,在这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出现了裂痕,矛盾不断滋生,相处也不再和谐,慢慢地走向了闹掰的局面。

首先,有一件事致使两人的关系闹僵、破裂,这件事便是拥立刘虞。

公元191年,董卓刚退往长安没多久,袁绍便率先提出了一个方案。在袁绍看来,彼时汉献帝已然前往洛阳,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返回。另外,由于汉献帝是由董卓所拥立的,所以其皇位的合法性也是存在疑问的。

因而,在这个时候,袁绍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那便是打算推举幽州牧刘虞来出任新的皇帝一职。

在东汉末年乱世初启之际,刘虞可算是一位关键人物。彼时整个幽州在名义上皆由其管辖,并且他声望卓著,于宗室里颇具影响力。要是刘虞应允被拥立的话,那么他便能快速凝聚起人心,而袁绍也可借此再度将关东联军凝聚起来。

在袁绍的眼中,这显然是个相当不错的方案呢。为了能让这个方案得以顺利成功实施,袁绍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就给袁术发去了消息,满心期待着袁术能够给予自己支持。

然而袁术却并非如此考虑的。

在那个时候,袁术打心底里认定自己就是袁家独一无二的继承人。并且,他察觉到当下已然天下大乱,这无疑是建立功勋、成就大业的绝佳时机。他寻思着,与其去拥立刘虞,弄个老刘家的人来当皇帝,还不如袁家亲自去闯荡天下,到最后由袁家自己登上皇位呢!

一方秉持“拥立新皇帝”的理念,企图借此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掌控大局;而另一方则坚持依靠自身力量去打下江山,要凭借自身的本事登上皇帝的宝座,自行主宰天下。

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被这种理念上的分歧彻底引爆了。

率先出招的那一方,正是袁术。

袁绍企图拥立刘虞之时,刘虞可没领情。他反倒派遣使者赶赴长安,向汉献帝表明自身绝无称帝之意,且会全力搭救汉献帝。不得不承认,在东汉末年的乱世里,众人都忙于争抢地盘。可唯有刘虞,着实是个难得的厚道人,他是真心一意为了国家。

汉献帝这边呢,当见到刘虞派来的使者时,那可真是满心欢喜。刚好那时刘虞的儿子正在长安任职呢,汉献帝为表诚意,当下就下达命令,直接任命刘虞的儿子作为自己的使者,让其前往刘虞处去搬请救兵来解当下之困。

实际上,这件事原本就是发生在老刘家内部的,它堪称是君臣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知心的一个极为典型的事例。

然而最终,就在刘虞之子刚刚从长安启程离开之后,这事儿便被袁术知晓了。紧接着,碰巧刘虞的儿子途径南阳郡,见此情形,袁术二话不说就将刘虞的儿子给扣下了,准备拿他当作筹码,以此来要挟刘虞。

彼时,刘虞对自己的儿子极为关切,而且袁术给出的出兵缘由是要夺回汉献帝。没过多久,刘虞当真就派遣兵力去支援袁术了。可谁能想到,就在刘虞出兵之际,他的部将公孙瓒也派人前去面见袁术,意图和袁术携手合作呢。

就这样,袁术一番权衡利弊后,做出了扣下刘虞军队的决定,随后还转头与公孙瓒结成了联手之势。说到底,袁术这般行事,其出发点无非就是想让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进而能够掌控更多的军队呢。

上述那段历史由于牵涉人物众多,故而显得颇为杂乱。概括来讲,到最后袁术运用一连串手段,成功骗取了刘虞的兵马,并且还与公孙瓒相互勾结,妄图将幽州的控制权据为己有,以此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然而很明显,这所有的情况都与袁绍的规划全然相悖。要知道,袁术从中获取的利益越多,那么对袁绍已经到手的利益所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发严重。

紧接着,袁绍便被怒火点燃,怒气冲冲起来。

于彼时的袁绍而言,其不辞辛劳组建起关东联军,又竭力拉拢刘虞,一番努力后总算有了些许成效。然而袁术的这一连串举动,硬生生地把袁绍的计划给搅得一团糟。如此一来,袁绍与袁术二人之间的关系,自此便彻底宣告破裂了。

在此之后,围绕着豫州的归属问题,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豫州争夺战”。这场争夺涉及到对豫州的掌控权,双方各不相让,就此开启了在这一地区的争逐,使得豫州成为了双方较量的焦点所在。

袁家的老家在汝南郡,而汝南郡属于豫州。豫州总共设有六个郡,在袁家看来,豫州这块地方那可是他们家族控制力最强的所在,毕竟汝南郡这个他们的老家就在豫州范围内呢。

在袁绍与袁术分别朝着一南一北的方向相继占据了地盘之后,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他们二人所占据的地盘之间,仅仅间隔着豫州和兖州这两个地方。

在兖州这一地,后来袁绍施展了一连串手段,成功扶持起数位太守。像曹操、张邈等这些人,在以往之时和袁绍的关系那可是相当不错的。经由这般操作,袁绍也算是在短期内将兖州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阵营当中了。

而要是继续向南前行,越过兖州之后,便来到了豫州地界。

彼时袁绍曾派遣一名叫做周喁的人出任豫州刺史。周喁来自会稽郡,在史书之中,并未对其家族祖上的情况有所记载。不过,后世诸多史学家经过研究推测,认为周喁家极有可能和周瑜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袁绍将手伸向豫州,这让袁术哪能甘心就此作罢呢。巧的是,就在这当口,袁术麾下的孙坚带兵从洛阳返回了。既然如此,为了能在豫州争得地盘,并且也为了安抚孙坚,袁术便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派其去和周喁抢夺豫州的控制权。

就这样,时间没过多久,双方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阳城之战。战斗一触即发,双方迅速投入其中,使得阳城之地瞬间成为了双方激烈交锋的战场,一场大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此次战役爆发前,袁绍与袁术间的关系虽说稍显紧张,可总体上还未彻底闹僵。然而这场战役结束后,他俩为了争抢地盘,全然不顾及兄弟情分,直接把事情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打这往后,这对亲兄弟因理念分歧以及对地盘的争夺,便开启了相互攻伐的局面。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袁术率先行动,将公孙瓒拉拢过来,使其在北方对袁绍起到牵制作用。袁绍呢,为阻拦袁术往北方发展,便在兖州大力扶持起了曹操。并且,为能对袁术构成牵制之势,袁绍还与荆州的刘表取得联络,让刘表于南边给袁术施加压力。此后,公孙瓒和袁术一方,又把徐州的陶谦给拉拢过去了……

总而言之,到了最后阶段,由于袁绍与袁术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如此一来,整个函谷关以东的这片广大区域,慢慢分化成了两个派别,并且这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进而相互攻伐,开启了混战的局面。

在这一阶段当中,袁术后续慢慢朝着东边拓展势力范围,将扬州以及徐州的一部分地区收入囊中。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因孙策势力迅速崛起,袁术从名义上来说,差不多占据了整个扬州之地。在此情形下,之后袁术便做出了称帝之举。

平心而论,倘若彼时袁绍与袁术未曾反目,而是能够齐心协力携手合作的话,把他俩的地盘合起来看,那几乎都快要占据五个州还多啦!并且只要他俩联手从两边夹攻,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夹在中间的刘备、曹操以及吕布给灭掉,如此一来,其势力范围势必会再度扩张,径直超过七个州呢。

倘若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后续便不会再有三国时代一说了。东汉过后,极有可能出现的下一个朝代会是袁家所建立的朝代。

只可惜,袁术与袁绍这两方,彼此都不肯服气对方。不但如此,他们还相互展开征战,如此一来,袁家的诸多力量就被白白地消耗掉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最终的情况是这样的,袁术在称帝以后,没过多久便走向了败亡之路。至于袁绍呢,他是在官渡之战期间,被曹操击败,到最后也落得个败亡的结局。

袁家最大的弊病,说不定就在于家族内部不够团结。

倘若彼时袁绍与袁术二人能够更为团结,齐心协力一致去应对外部的局势。如此一来的话,这天下恐怕早就落入袁家的掌控之中啦。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