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真的掉馅饼了!福建一渔民在海上捡了条“死鱼”,没想到卖了300万,当天就消失

大核世界 2024-08-29 17:00:45

天上真的掉馅饼了!福建一渔民在海上捡了条“死鱼”,没想到卖了300万,当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012年8月,福州市连江县的一个沿海村庄,村里有位姓庄的老渔民,14号这天他如往常般一样来到海面上打鱼,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他在近海处发现了一条昏死过去的黄金鱼,老庄没有犹豫,将其带回了家。 经过称重,这条黄金鱼重160斤,最终以三百万的惊人价格成交,随后人就离开了村子。 无独有偶,2007年的时候,湛江的一名渔民将自己捕捉到的近百斤重的黄金鱼,卖出了58万的高价。 黄金鱼其实就是黄唇鱼,由于价格昂贵,广东一带习惯叫它们为黄金鱼。 时间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黄唇鱼还是再普通不过的海鲜。但仅仅二、三十年的时间,这些曾经触手可及的美味就变成了“奢侈品”。 黄唇鱼的价格,从几十元一斤,一路飙升到现在的两三万一斤,这其中固然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越来越稀缺了。 一方面,黄唇鱼的鱼膘被一些人认为具有药用价值,于是遭到大量捕捉,野生数量急剧下降后,秉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让它的价格再次水涨船高。 那些挥舞着钞票的食客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每一次的消费,都是在给这些珍稀物种的命运判下“死刑”。 老一辈的渔民应该都还记得,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黄唇鱼在近海非常的常见,那时候,随便一网下去,就能捞上来不少,然而短短几十年,这些曾经随处可见的鱼类却走向了濒危的边缘。 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己。 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到海洋中,原本清澈的海水变得浑浊不堪,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也每况愈下。而过度捕捞,则成了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追逐利益,渔民们使用着越来越先进的捕捞技术,地毯式地搜刮着海洋里的每一寸角落,无论大小鱼虾,一网打尽,可这样的捕捞方式,不仅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也让黄唇鱼等鱼类失去了喘息的机会。 雪上加霜的是,黄唇鱼的繁殖能力并不强,一旦种群数量下降,就很难恢复。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黄唇鱼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捞和交易,可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仍有不法分子想要触碰底线。 一边是法律的红线,一边是利益的驱使,保护与贪婪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众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还很薄弱,许多人只顾眼前的口腹之欲,全然不顾这些美味背后的生态危机。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生态危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科研机构要加强对黄唇鱼和大黄鱼等珍稀物种的研究,探索人工繁殖技术,为它们的延续寻找希望。 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交易行为,同时也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而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也要改变消费观念,拒绝购买和食用濒危物种,选择可持续的海产品。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给未来留下一个充满生机的蓝色星球。 信息来源:《160斤黄唇鱼卖出300万 揭秘“天价鱼”的销售链》东南网

0 阅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