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最大败笔是对小说的两大改编

辉腾追剧 2024-08-29 08:59:53
剧名《刺猬》 《刺猬》拿了上影节的最佳编剧奖,但在我看来,这片的优点,全是小说本身具有的,而缺点则在于不恰当的改编。 电影改编自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但对小说的两处重大改编,都是败笔。 1️⃣ 是王战团发疯的原因。 小说中,王战团是海兵,运动时期,他因为拒绝站队,被关禁闭、批斗。实际上,是被“逼疯”了。 所以他的口头禅“不应该啊,不应该”,有非常强烈的指涉。 代表的是他在极端环境中,也不愿违背自己的道德。 所以,在众声喧哗、群情激奋中,他的沉默,导致了他成了时代的“疯子”,从此再也分不清,到底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 整篇小说所展示的,是当这个时代过去,疮疤被遮掩起来,不再被提起。 那些被时代的灰尘砸中,一辈子无法痊愈的“疯子”,他们,又该如何被治愈? 王战团成了家庭的负担,他们无力改变什么,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默默承受。 但到了电影里,时代背景被抽空。 王战团发疯的原因,变成了当海员时,因为发现走私,被关在船舱里几个月,没见到心心念念的太平洋,就疯掉了。 于是,王战团从被时代、社会逼疯,变成了看起来有点矫情的脆弱。 2️⃣ 是周正对大仙的态度。 小说中,周正在东北大仙作法之下,下跪承认自己“有罪”,最终口吐鲜血、如释重负。“从此再也不会被卡住”。 “被卡住”,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对王战团来说,是不肯站队被逼疯之后,始终无法顺利进入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 对周正来说,则是因为口吃被当做异类;因为成绩不好,被家庭贬低责备;因为接近王战团,被视为可能传染“仙症”。 小说中,他的下跪、“认罪”,这代表他终于向家庭、向社会的“规训”低头、妥协,变成了一个社会接受的“正常人”。 但到了电影里,周正则对大仙和母亲的“规训”,宁死不从,还和王战团联手暗中报警。 从此一路开挂,从一个留级生,到考入海事学院,当上海员,“再也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 在这里,“被卡住”失去了深刻的内涵,变得如同虚伪的鸡汤一样无力。 整部电影,因为这两大败笔,也彻底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变得悬浮轻飘、软弱无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