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真有被读心神探里的记忆宫殿吓到!

醉柳探文学 2024-08-27 16:07:05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美】史景迁(著),章可(译) 🕰️2021年圣诞节,当看到新闻说史景迁去世,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史景迁这名字听着像是中国人,其实他是一个外国学者,但其对中国历史研究之深入很难不让人心生崇敬。这让我想到了400多年前踏足中国土地来传教的利玛窦,以及他的后继者汤若望、郎世宁等人。 神秘的东方大国,蕴藏无尽的能量,吸引一批又一批外国人前赴后继前来探究竟。刚好史景迁的这本书讲述了利玛窦不凡的一生,以此为契机,走进16世纪的东西方,看那时跨越重洋的文化交流。 📖史景迁的文字有种读上就难以自拔的魔力,他叙事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打破传统叙事习惯,将史料与想象融合得恰到好处。 16世纪,利玛窦从意大利出发,在印度、澳门见习后,于1583年正式进入中国。他带来了一种叫“记忆宫殿”的记忆法,想以此叩开东方帝国之门。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港剧《读心神探》,有个单元是关于“记忆宫殿”的。好看是好看,但当年真给我留下过心理阴影[石化R]。 “记忆宫殿”其实并非完全是利玛窦原创,他曾提及此法溯源于一场火灾🔥。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某天和一群人喝酒,他出门后不料身后房子坍塌,宾客皆被压s,废墟中尸身难辨。但他清楚记得事故前各人所坐位置,因此帮助家属找到各自亲人,就此悟出了这种记忆法。 🌱别说古代,现在资讯和交通那么发达,一个人要到异国他乡去,也得万分准备。当年传教士远洋而来,更得谨小慎微。 像利玛窦到了南昌,要传授独特记忆法,就先靠近王爷、巡抚这类有q势的人,得到他们的支持,后边干活就利索多了。这点人情世故,还是得懂的。他用熟习的汉语写下《西国记法》,就送给了要准备考试的江西巡抚的儿子去实践。 到后来利玛窦获至紫禁城面圣,向皇帝呈上自鸣钟、大西洋琴等新奇玩意,讨得神宗欢心,待遇已改天换地。利玛窦这个“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是得到认可的。 🌊书中信息量很大,对16世纪欧洲z教改革以及万历年间社会情况,都有详细着墨。比如,利玛窦观察到那时人们对海上活动是有所忌惮的。出海意味着风险,对普通人而言,捕个鱼都常遇风暴,更不必说远洋。已是万历年间,永乐年间郑和船队浩浩荡荡下西洋的光辉早已消散。郑和s后,海禁甚之,利玛窦所见皆有由来~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