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才刚开场……

新浪财经 2024-08-27 14:56:18

原创刘晓博

最近几天,接连出了几个影响楼市的政策,意味着楼市的一场大戏才刚刚开场:1、在住建部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后,央行主管的媒体“金融时报”今天发文力挺,并表示:让房屋保险同汽车保险一样普及。2、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近日撰文,解读三中全会精神,对财税改革有如下表示: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适当放权给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3、财政部等7部委近日印发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文件明确: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这几个政策,将对楼市产生深远影响。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此前本号已经分析过。房屋定期体检和房屋保险,是比较新的。房屋养老金,事实上是把大家交了20多年的维修基金,变成房屋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地方政府再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拿出一笔钱,建立房屋养老金的公共账户。当老旧房屋需要维修、或更换电梯的时候,“个人账户+公众账户”一起来承担,如果是意外造成的损失,房屋保险将发挥作用。之所以要建立三合一的制度,是因为中国99%的住房是非独立屋,你的不动产是跟邻居绑在一起的,需要有一个机制来解决房屋老化的问题,避免成为危楼、贫民窟。在讨论房屋养老金问题的时候,很多读者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交了房屋养老金,还要不要交房地产税?我此前就告诉大家,这是两回事。虽然对老百姓来说,都是税或相当于税,但对政府来说意思完全不同。政府拨款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是付出;而房地产税,是政府的收入。展望未来,房地产税将是地方财政长期的“衣食父母”,比例将持续提高。要知道,美国县级财政95%以上的收入是房地产税!恰好在这个时候,韩文秀的文章来了,他再次提及了“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虽然这个提法跟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一模一样,但在房屋养老金引发热烈讨论的时候重申房地产税,还是值得关注的。以前官方的提法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现在变成了“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之所以要修正,是想告诉大家:这不是增加新税种,而是结构调整。未来会增加不动产持有阶段的税收,但交易阶段税收会降低,整体上是完善、是结构调整。我们以前的房地产税收体系,包括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只对企业征收)、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最丰厚的土地转让收入。这些钱绝大多数是在土地出让、房屋买卖的时候收取,表面上看拿了很多钱,但基本上是一次性收入,覆盖不了未来数十年的政府开支,抵御不了通胀。房地产税收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把短期饭票变成长期饭票,避免前几顿饭吃撑,后几顿饭挨饿。所以,房地产税不会因为房屋养老金的出现或楼市低迷而搁置,该来的还是要来。另外你要注意,新一轮财税制度改革开始了。这一轮改革,是对1994年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不断扩张、地方财权不断萎缩的一次调整,目标是加大地方征税的自主权和收入。也就是官方说的“适当放权给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具体办法是:第一,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这三项本来就有,合并后估计税率会有所提高。第二,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通过征收环节的调整(以前的税基是出厂价,未来是零售价),增加消费税收入,并给地方分成。之前消费税是完全归中央的。

第三,就是上文说的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增加持有阶段的税收,减少交易阶段的税收,让税收跟时间和通胀相匹配(之前一次性交70年土地使用费,看起来很爽,其实吃亏了,覆盖不了未来的财政开支),短期豪华饭票变成长期稳定饭票。财政部等7部委发文,“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对房地产行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动产价值分化将加剧。去年下半年,国家就发过两份文件,一是明确了12个债务高风险重点省份: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二是要求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各类楼堂馆所和棚户区改造(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暖等除外)。由于稳增长压力加大,“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是否严格执行了,不得而知。但从7部委最新文件看,未来的大方向是这样的。下图是研究机构整理的各省市规范的地方债(发债主体是地方政府)以及城投债(发债主体是地方国企,是隐性地方债)的数据。

两项债务合计最高的是江苏,其次是浙江、山东、四川。债务率高的,是上文提到的12个省市。未来被限制大基建的,主要是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12个省市区。具体到城市,则是东北、中部、西部的三四五线城市。一般来说,人口流失的地方,基本上都会被限制上新的大基建项目。一旦被限制了大基建项目,这些地方投资额会下降,就业机会会减少,不动产价值也会下降,跟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

增加地方征税权,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经济发达地区,本来就不缺钱,他们为了吸引更多人口和企业,会尽量轻徭薄税;而中小城市、人口流失地区,为了保证发工资,即便经济不好也会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税。目前,很多欠发达城市的非税收入(其实就是罚款)异常飙升,就传递了这个信号。想想看:当一个小城市,因为财政压力取消了公交车,合并学校,同时增加税收和罚款,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放慢,结果会如何?一定会造成更多年轻人离开。房地产税(持有阶段税收)的开征,也会产生类似的效应。在很多键盘侠看来,房地产税一定是按照房屋评估价的百分比来征收的,也就是美国模式,全国大致是一样的税率。所以一线城市的居民活该倒霉,他们每套房子价值上千万,即便背负沉重的按揭压力,也要每年缴纳数十万的房地产税(1000万的房子,2%的税率一年要交20万元);三四线城市,每套房子80万元,每年只用交1.6万元。但事实上不会如此。如果中国采用是美国模式征房地产税,那税率也最多是夏威夷的水平(0.3%),甚至更低。大概率,会采取新加坡模式,也就是按照房屋市场租金水平来征税,比如按照年租金的12%。最终,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大家的负担差距不会很大。如果跟物业费相比,很难超过物业管理费的2倍,超过了一定出问题。房地产税是地方税种,地方政府和地方人大决定税率。大城市财政本来就宽裕,没有必要征收重税杀鸡取卵、让企业和老百姓都逃走。而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非常缺钱,反而希望收到能解决问题的钱。大城市的房产税比较容易通过房租转嫁出去,而中小城市很难,所以征税后房价差距会拉大。这从美国房产税长期征收的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来。纽约、加州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房地产税虽然负担比较重,但房价依然很高;反之,铁锈地带房地产税负担很轻,但房价很难上涨。未来的中国,也将如此。以前,我们还能通过一些政策,尽量保持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现在,人口红利没有,财政压力加大了,效率将变得更加优先。最近两年出台的各种政策,比如大基建越来越追求效益、限制地方负债率、给地方更大征税权、拟开征房地产税等,都意味着城市大分化、不动产大分化的时代到来了。之前的分化只能算是前奏,大戏才刚刚开场。

4 阅读: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