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彭涛杰:以青春逐梦农业壮志

钱江晚报 2024-08-26 18:10:47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龚文佳陈明远张其良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85后大学生彭涛杰,毅然跃入“农门”成为扎根农村的农场主,用他的青春和热血逐梦农业壮志,十年务农,他成为了平湖市科技示范户、平湖市十佳农村小康带头人,他的家庭农场,获评嘉兴市示范性家庭农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在他身上,我们看得到退役军人不怕苦的本色,也感受到新农人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让人看到平实土地上的无限希望。

夏日夜晚时分,走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大力村进华家庭农场的火龙果基地,一朵朵比手掌还大的“霸王花”正争相开放,玉白色花瓣包裹着嫩黄色的花蕊,传来丝丝缕缕的淡雅香气。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彭涛杰十年来打下的“江山”。

作为“85后”,他大学学的是计算机设计专业,大学毕业毅然从军,2011年退役回平后,进入派出所当了辅警。他和农业的缘分,来自于自己的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在大力村经营着一处家庭农场,彭涛杰经常抽空去帮忙。

2014年的夏末,机缘巧合下岳父农场旁边有一块10亩的土地可以整改承包。在妻子的支持下,就像大学毕业毅然入伍一样,彭涛杰辞去辅警工作,一脚踏进了泥土里。

经营农场不同于当农民,想着容易做着难。当时他和岳父决定拓宽种植范围,从蔬菜转向水果种植,并敲定了在当时属于“舶来品”的火龙果。但尝试一项新事物,处处都是困难。

好在当过兵的他,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他一边学习专业的种植技巧,一边规划建设大棚的各项设施,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种植之旅。

为了在冬季保住火龙果幼苗,彭涛杰自己尝试着改良大棚,最终创新出了自己的“一棚三膜”方式,还获得了街道农艺师的肯定。

为了给深夜开花的火龙果人工授粉,每一季的花都要通宵拿毛笔授粉,12个火龙果暖棚授粉完成,还要赶着天没亮,去帮岳父收芦笋,每年的夏秋季节,彭涛杰经常累到一沾枕头就睡着。

火龙果的种植之旅是这位年轻农人成长的生动一课。经过精心种植,彭涛杰的火龙果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成熟的果实,日子也在一年又一年中变得又红又甜。

秉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信念,彭涛杰一直在思考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通过技术创新让作物种植降本增效。年轻人有干劲、有闯劲、有想法,这与街道农艺师的理念不谋而合。2016年,在一次与农艺师朱春弟的沟通中,彭涛杰得知他们计划引进一项人工“春化”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能够使蚕豆实现错峰生长、错峰丰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一年,虽然有农技专家的指导,但成果却不尽如人意。面对失败,他吸取经验教训,第二年,通过摘芯、合理打药控旺,春化蚕豆在平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亩能给彭涛杰带来约2万元的净效益。

引进新技术只能吃得“一时饱”,掌握新技术才能“顿顿饱”。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彭涛杰勇敢创新,2022年他开始在农艺师朱春弟的指导下进行自主育苗。通过将蚕豆入冷库冷冻,模拟冬天寒冷的过程,让“春化”蚕豆真正实现了本土化。

如今他还为附近的农户提供了春化蚕豆苗,让大家一起种上高价值的经济作物,一起走向共富。

除了科技创新,彭涛杰还紧抓时代风潮,2018年微信、抖音等平台兴起时,他就抓住时机乘势而上,渐渐打开了网上售卖,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在我手里拿的就是自己家种的葡萄,皮薄肉厚、汁水丰富……”“生姜都是现挖现发……”彭涛杰的抖音叫“来三哇”,和他的微信同名。在基地里,他常常用三角支架把手机架在地头,一边干着手头的农活,一边向网友们分享自己做农业的体会,介绍自己家果蔬的卖点。如今,他已经有了近6000粉丝,销售量也从最初的每天一两单增加到现在的每天两三百单,实现了销路不愁。

“一年耕种,十年采摘”是火龙果的成长模式,今年,彭涛杰也迎来了从农的第十个年头。火龙果到了十年需要重新种植,重新回到萌芽的最初,彭涛杰也在这十年里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下个十年,让我们继续迎接花开。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