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症,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冒眩”。古人...
我是楚海波
2024-08-24 23:03:54
眩晕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症,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冒眩”。
古人讲,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风,火,痰,虚,人都会摇摇欲坠,眩晕,痰是最常见的。尤其在头晕的那几天,感觉跟晕车晕船一般,还会伴有腹胀不消化、犯恶心的症状,典型的痰湿中阻,风痰上扰。
[向右R]在张仲景《伤寒论》上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就是说,一个人身体这些水饮停留啊,饮邪浊阴占据清阳之地,这诸阳之会的头部便会觉得眩晕,这种情况下,单用白术、泽泻两味药就管用。白术守住中焦,除湿健脾;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不上逆。
[种草R]泽泻和白术的配伍,大有用武之地。
眩晕的根本在于脾虚,水湿不化,形成痰饮,聚于体内。
[种草R]白术甘、苦、温,能够入脾胃经,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健脾祛湿,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中就用到了白术,一切脾胃虚弱、痰湿困脾之症都离不开它。白术性温,还有一定的燥性,脾喜温喜燥,所以能够燥湿以利水。
[种草R]泽泻,甘淡性寒,其功长于利水,有较好的利水除湿,消肿作用,利水湿以降浊阴,《日华子本草》曰:泽泻“主头旋,耳虚鸣。”
[气球R]白术和泽泻,白术辛温,泽泻甘寒,二药相合,攻中寓补,补中寓攻,一个燥湿,一个利湿,一个通过健脾助运而运化水湿,其性上升,一个则渗湿泻热,其行下降。一升一降之间,将盘踞在中焦的湿浊之气轻松化解。
[红色心形R]为何头晕头重消失得这么快?
因为《黄帝内经》讲,湿重则头重如裹,晕晕沉沉,当湿邪排掉后,如拨云见日,阴天变晴朗,脑袋变灵光。
1
阅读:2307
査令街的友人
古人智慧超群啊,眩晕不是小事,风火痰虚,泽泻白术一出,痰湿立消,头晕拜拜~学学古方,受益匪浅
leile
古人智慧真是赞,痰湿眩晕泽泻汤,白术泽泻搭配合,脾胃调和头不晕~ 看来厨房里也能找药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