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

紫林聊娱乐 2024-08-23 21:24:57

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莫言痛快地答道:“行啊,800块能买一头大黄牛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到十分钟,张艺谋就拿下了红高粱的版权。

一九八六年,那时候的中国电影界还正摸索怎么革新,电影院还没像现在这么热闹,观众看电影口味也挺传统的。

那时候的电影圈正努力从传统走向现代,出现了不少很有才华的新导演,他们特别想用自己的电影镜头,讲咱中国自己的故事。

这时候,张艺谋就慢慢被人认识了。他之前在电影《一个和八个》里做摄影,国际上还夸了他呢,这让他有了想当导演的念头。

老话不是说嘛,“有准备的人运气不会差”,张艺谋就是这样。一九八六年,他演了《老井》还拿了好几个奖,心里头就想着,我也要当导演。

虽然他那时还没导过戏,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电影感觉,能拍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片子。就凭这股自信,他挑中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打算把它变成电影。

有天下午,张艺谋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本新借的《红高粱》。他一页页看着,书里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画儿,在他眼前展开。

他被里头那股子野性和生命力迷住了,看完以后心里头老想着。他决定,得把这本书拍成电影。为了找莫言,他动用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好不容易才联系上这位作家。

张艺谋直截了当地问:“我想买你《红高粱》的版权,八百块成不?”莫言一听乐了:“八百块,都能买头大黄牛了!你随便改!”就这么着,没十分钟,版权就定了下来。

之后的日子里,张艺谋和莫言天天凑一块琢磨剧本。虽说莫言开始不太想插手,但张艺谋诚恳地一请再请,他就加入了团队。

俩人一块儿把原著细细打磨,既要留住那味儿,又得让电影讲起来顺溜。他们琢磨着,电影时间有限,得挑重点讲。

最后,他们决定把九儿和余占鳌的爱情故事当主线,再通过这条线带出家族和国家的那些大事儿。

挑演员的时候,张艺谋可没少费心。尤其是九儿这个角色,他想要个既美又有股子倔劲儿的演员。找了半天,终于在电影学院相中了巩俐,被她那股子特别的气质迷住了。

莫言开始还有点担心巩俐能不能演好,但张艺谋坚持用她。结果巩俐一演,嘿,九儿这个角色活了!她的表演给电影添了不少彩儿。

拍电影可真不容易,张艺谋导演为了拍好《红高粱》,可是下了大功夫。他想让观众看电影时,就像真的到了故事里一样。

所以,他特意在拍电影的地方种了好多高粱,等它们都长好了,那片红彤彤的高粱地就成了电影里最让人难忘的画面。

拍了好几个月,《红高粱》终于剪好了,1987年就放给大家看了。这电影一出来,就在中国还有国外都火了。

大家都说好看,还给中国电影争了口气,拿到了好多奖。特别是1988年在柏林的那个国际电影节上,《红高粱》得了金熊奖,这可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拿这么大的奖,太厉害了!

《红高粱》不光给张艺谋长了脸,更重要的是,它让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世界。电影里讲的人情、爱情,还有咱们民族的精神,都特别有深度。

就算现在再看这部电影,还是觉得它特别有力量,特别吸引人。《红高粱》不只是部电影,它像镜子一样,把过去人们的精气神和社会变化都照出来了。

张艺谋靠这部电影,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电影有多棒,也给后来的电影人做了个好榜样。它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难事儿,只要有梦想,敢闯敢试,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红高粱》的成功啊,就是因为它故事讲得好,艺术手法也高超,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被打动。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可是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很多电影人前进的动力。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像《红高粱》这样的电影,继续给我们讲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传递那些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情感和价值。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