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这句曾经骇人听闻的预言,如今看来是荒诞至极!让我们把

住顶楼小邹 2024-08-23 17:13:51

“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 这句曾经骇人听闻的预言,如今看来是荒诞至极!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身上,看看当年那些专家们被打脸打得有多疼!   (来源:丰碑无言,爱在延续!追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张丽珠 中国妇女 2021-01-17)    1978年,英国搞了个大新闻,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这事儿就像个重磅炸弹,震动了全球。   这技术简直是对咱们人类自然繁衍方式的大胆挑战,也给那些想要孩子却要不上的人家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那时候的中国,正实行计划生育呢,人们的生育观念还特保守,医疗技术也没那么先进。不过,对生儿育女的渴望,那可是深深刻在国人心里的。   咱们中国的医学界也没闲着,有个叫张丽珠的妇产科专家,她可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一头扎进了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里。   那时候条件艰苦啊,设备也简陋,周围还有一堆人质疑,说这技术违反自然规律,简直是“人造人”的疯狂实验。   有这么一对夫妇,郑桂珍和她老公,他们也是那个时代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又特别渴望有个孩子的家庭。   结婚好多年了,郑桂珍的肚子就是没动静。到处看病,结果冷冰冰的,说是输卵管堵了,自然怀孕难上加难。   198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始搞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领头的就是张丽珠教授。   郑桂珍夫妇好像看到了一线生机,大老远地从老家跑到北京,找到了张教授,求她给个当妈的机会。   张教授心里明白,这技术风险大,挑战多,但她更懂郑桂珍夫妇心里的那份期盼。她没给他们画大饼,实话实说,国内这技术还不成熟,成功率没法保证。   但郑桂珍夫妇铁了心,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试试。签同意书的时候,他们好像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那张纸上。   取卵手术疼得厉害,打激素也不舒服,但这些都没挡住他们要孩子的决心。   张教授和她的团队,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辜负了这家人的期望。   终于,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产房,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了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的到来。这女娃,名叫郑萌珠,意思是“在技术萌芽中诞生的明珠”。   高兴归高兴,外面的质疑和担忧也跟着来了。“试管婴儿会不会畸形?”“能活多久?”这些风言风语,像刀子一样扎在郑桂珍夫妇心上。   张教授站出来,坚定地说:“试管婴儿和自然怀孕的孩子没两样,我们会一直关注郑萌珠的成长,用事实说话。”   时间一长,郑萌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了,跑跑跳跳,爱笑爱玩,跟其他孩子没啥区别。那些试管婴儿的谣言,自然而然就散了。   2007年,郑萌珠考进了西京学院的英语专业,成绩还特棒,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学毕业以后,她决定回到自己出生的医院工作,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那些跟她爸妈一样,渴望有孩子的家庭。   在2019年,对于郑萌珠而言可是个大日子。31岁的她,没借助啥高科技,就自然怀上了,还顺利生了个大胖小子。   这事儿一出,网上都炸锅了,那些说试管婴儿不能自己生娃的谣言,这下子不攻自破。   郑萌珠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试管婴儿跟咱们普通人没啥两样,生孩子这能力,一点不缺。   现在咱们国家,不孕不育的比例都超过十分之一了。也就是说,十对夫妻里面,就有一对在为生孩子这事儿犯愁。   好在有了试管婴儿这门技术,给那些想要孩子却要不上的人家,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不过呢,就算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试管婴儿这技术有偏见,不理解。有的人觉得这技术不自然,违背了啥伦理道德;还有人担心,试管婴儿会不会有啥健康问题。   说到底科技发展就是为了服务咱们人类的,试管婴儿技术,就是为了帮那些没法自然怀孕的家庭,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当爹当妈的快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试管婴儿技术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误解和偏见终将被科学和事实所取代。   就像郑萌珠所做的那样,用事实说话,用亲身经历证明,试管婴儿技术是一项造福人类、充满希望的科学技术。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这项技术而圆梦,也会有更多的人像郑萌珠一样,成为科技进步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而这,正是科技发展的最美妙之处。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