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宝了😭她也太会写了!文笔好绝!!

和雅谈文学 2024-08-23 13:22:28
一餐一饭,心有所栖。柴米油盐,爱有所依。袅袅炊烟,乡愁所寄。 ㅤ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读《月亮出来》也正是这个感觉,甚至在细腻中独品一丝丝韵味。 - 翻开书页,“这是一个人的南方,更是一代人的故乡。”不仅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更有贯穿古今的浪漫和知识积累。 ㅤ 她的乡愁淡淡的,在描写家乡的食物更是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讲蒿子粑粑的做法时,慢慢的笔调下,细细流淌着她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横跨古今的的讲述食材的溯源。 ㅤ 比如对蒿子粑粑的其中一种食材鼠麴草描述,“做蒿子粑粑的另一种蒿子,则是鼠麴草”, “鼠麴草周身都覆着一层柔软的白色绒毛,轻轻拉断它的叶子,会有丝丝缕缕的白毛牵扯出来。”“我小的时候,每遇到鼠麴草,很喜欢用一种恰到好处的力道把它的叶子扯断,看它拉出柔软细长的白毛,心中充满不足为大人道的乐趣。”有形态,质感,有溯源,还有童真的描述,颇为精妙。 ㅤ 还有对过年的描写,更为形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的气氛是从腊月起,一点点地发生出来。打年糕,杀年猪,买年货,买花炮,打豆腐,炸圆子~每一年的准备都是大人们全力以赴的忙碌和孩子们无比的期盼,这样的年,热闹,有年味,更有盼头~“这一晚所有的灯都要彻夜亮着。灶屋、堂屋、房间,有的人家猪笼屋有灯,就连猪笼屋的灯也亮着。黯黄的灯光照在猪笼屋上面,显得“六畜兴旺”几个字很黑。这一晚猪笼屋也是热闹的。” - 也不知道从何起,对家乡有了执念,可能有的人五湖四海后,偏爱回家。儿时山中的野果,父母饭菜的味道,季节更替间的风俗,曾经村里的养蚕热,让童年可以吃到桑葚~~~或许可以说,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深藏在内心童年的某段时光。 ㅤ 在沈老师的文章里,好像开启了我童年的某段记忆。让狂躁的心,偶得片刻安宁,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段被疼宠的甜蜜,甚至在回忆里都充满甜甜的味道~ 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