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11-04 13:26:46

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

盖容则恕人,忍则耐事。

一毫之拂,即勃然而怒;

一事之违,即愤然而发;

一善之长,即为炫暴;

一言之誉,即为动容。

皆无涵养之力,薄福之人也。

昔人谓量随识长,闻事不喜不惊,乃可以当大事。

涵养深有容量的人品德就高尚,遇事忍耐的人事情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容量大就能原谅他人,有忍耐就会好事多磨。

有一点不满意就勃然大怒;

有一件小事违背自己的意愿就愤然发作;

有一点优于他人的长处就向众人炫耀;

听到一句赞颂的话就为之动容,这些都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只是小有福份的人啊。

古人说器量随见识而增长,遇事不喜不惊,才可以担当大事业。

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量要大,尤其要能容忍一般的或无心的冒犯。唐代的宰相娄师德说,当官要有唾面自干的气度。

宋朝的李沆在大街上被狂妄书生质问,明朝的吏部尚书宋纁大街上被老妇人贬斥为蚁子官,他们都能一笑置之,并不追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生动典型。

弥勒殿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民间谚语说,“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对于公共治理来说,容和忍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尤其常见的情况是,有的人一旦做官,脾气格外见长,总以为人们冒犯了他的官威,“一毫之咈,即勃然而怒,一事之违,即愤然而发”。

无涵养之力,薄福之人也,恕,就是古代儒家强调的恕道,就是反求诸己,推己及人。恕人的意思是,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将心比心,理解别人的所作所为,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思想和选择,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核心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耐事则是为人处事中的忍耐心,待人接物,能不厌其烦,心平气和,能吃苦耐劳,不骄不躁。

“忍”其实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有耐心,能忍耐麻烦,不厌其烦。另一个方面是能够忍耐他人对自己的冒犯,克制自己的情绪,防止报复的冲动。作为官员,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曾国藩成功的魅力,不在于他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在于他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他都是成功的,这种全方位的成功,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

更重要的是,他那些修身齐家的法宝,都是切实可行、可以操作的他凭借“打脱牙和血吞,有苦从不说出”的一种坚韧,本着“极困极难之境,打得通的才是好汉”的一种精神,特别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总能检讨自己。

“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个“耐”字极有意味。又说:“‘耐’”字乃人生进境之必由之路。除了“耐”,还要“忍”,而“忍”字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曾国藩信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于一时,则保全必多;一渐之不忍,而终身渐乎!遇不如意事,见不如意人,斯可以验平素之道力。”不错,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能成功,世上不缺有才者,缺少的是超凡的意志品格。

曾国藩的“内圣”功夫,都要求自己落到实处,“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的路径,晚年通过对《易经》的钻研,体悟到六十四卦中,只有践行“谦”卦,才能渡过人生的任何险滩。

即“劳谦君子有终吉”,所以他提出:“思劳、谦二字之道,精力虽只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为此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信条是:“舍命报国,侧身修行。”

他把完善自我、领导他人进而成大事概括为二句话:“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两得之矣。”

以曾国藩为榜样,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你的领导力可以增长十倍,你的心胸与视野,可以扩展百倍!

或许我们无法成为超人或完人,但我们可以学习,甚至模仿,逐步走进这位完人的精神世界,践行这位完人的修齐治平之道,让我们的生活,乃至我们的家族传承与事业更有品质。

在中国文化里,有对朋友的包容如鲍叔牙之于管仲,有对对手的包容如诸葛亮之于孟获,更有对人才的包容与吸纳,如秦代及时收回了逐客令。

又如曹操仰慕周公:“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如唐太宗容忍魏征的犯颜直谏。

著名社会学家费先生曾总结出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伟大精神的体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