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主流相声演员没有人能继承马季的创作衣钵,原因在这里。

娱乐板报君 2019-12-22 11:34:50

马季是距今最后一位相声大师,今后谁还会被称为公认的大师,现在还不得而知。马季是相声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相声传统艺术的精髓,又勇于和善于创新,开创了相声的新时代。然而在马季之后,在主流相声业内再没有出现一个相声演员具有他那样的创作能力和影响力,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具体原因在于哪里呢?

马季的相声天分少人能及

首先是马季本人具有的相声天分。马季从小喜欢相声,对于幽默有着独到的理解,而对于表演又具有非常到位的感觉,这使得他在五十年代业余相声会演中脱颖而出。他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那时候在台上一招一式都像侯宝林。后来他如愿以偿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最早他也说过不少传统相声,为自己后来的表现打下坚实基础。

但马季并不拘泥于传统相声,他抓住相声中的创作规律,把它们运用到创作新的相声作品当中去。那是一个新时代,社会上有各种新人新事出现,马季抓住这样一个时机,开创了歌颂型相声的黄金时代。仔细听马季的相声,很多相声的包袱儿都是新的,但它背后都有传统相声的影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会不良现象引发热议,马季又创作表演了很多讽刺型相声比如《多层饭店》《五官争功》等等,照样受到观众的欢迎。

相比较而言,后来的如姜昆、冯巩等演员尽管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他们没有马季那样的相声天分和后天努力,因此没有能创造出马季那样的辉煌。

电视相声时代的喜与忧

再从时代来看,马季赶上两个好时代,歌颂型相声和讽刺型相声的好时代,因此能够出很多作品。姜昆冯巩等人倒也赶上了电视相声的好时代,否则他们不会有后来那么多名气,但同时相声又限制了相声,让新相声成为主流,这些相声演员不用吃透传统相声靠电视也照样声名鹊起,这就很容易造成演员偷懒,时间一长就显露出短处。

八十年代的新相声红利期很快过去,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电视晚会对相声的限制越来越多,讽刺型相声没有办法再表演,歌颂型相声又失去了市场,剧场相声还没有兴盛起来,主流相声演员们遇到了空前的困境,从此再也没有更突出的表现。

对于师父马季当年的作为,姜昆是看在眼里的,对自己的短处也早有认识。他认为马季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而自己还远没有到那样的程度。相声一度被管得太死,靠电视相声成名的主流演员们只想到去适应它,而没有想过从根本上改变,直到2005年一个叫郭德纲的年轻人在剧场火爆起来,他们这才认识到电视相声早已走到尽头无法突破,而希望是在于剧场的。

马季的遗憾与欣慰

小剧场的兴盛是在2005年底2006年初,而马季去世是在2006年底,这仿佛是一种象征,就好像马季先生等的就是看到他非常热爱的相声事业重新兴盛起来。但马先生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把相声重新振兴的不是他的那些具有绝对知名度的徒弟们,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体制外的年轻相声演员。

对于重新兴盛的相声行业,马季肯定是感到欣慰的;而对于他那些徒弟们和很多主流相声演员,他应该是感到遗憾的。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