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肉都贵!菜价还得飞多久?

新浪财经 2024-08-21 17:50:26

转自:中国商报

小米辣33.8元/公斤、扁青豆角23.8元/公斤、香菜25.8元/公斤、秋黄瓜19.96元/公斤......近日,不少消费者反映蔬菜价格上涨,尤其是绿叶菜的价格持续走高,一些地方的菜价甚至涨到“过年价”。农业农村部8月20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当日白条鸡批发价为17.73元/公斤。这意味着,目前很多蔬菜的单价已超部分肉类。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

家住北京的朱女士说,前几天,她在家附近的某小型菜市场买菜时发现,豆角卖到8元一斤,丝瓜7元一斤,西红柿6元一斤。“相对比较便宜的冬瓜都卖到了3.5元一斤,我就切了那么一小块,称重后计价20元。”

在安徽阜阳一家超市,其负责人张先生表示,与今年7月中旬相比,最近绿叶菜价格上涨明显。其中,西蓝花每斤5元,上涨了40%;芹菜每斤3元,上涨了50%;番茄每斤2.5元,上涨了40%。“今年6月卖不掉,7月开始抢着要。”

据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蔬菜种植基地的一名农户介绍,因为雨水,今年全镇冬瓜和大葱受灾了1/3,价格涨了很多,不少蔬菜的价格是往年的2倍。“前几年蔬菜价格低,种植面积减少了一半。以生姜为例,目前小生姜在当地的批发价格为每斤4元至5元,大姜每斤6元至8元,冬瓜、长豆角和黄瓜也涨价了。”

在一家生鲜便民超市中,经常光顾的社区居民刘大爷表示:“虽然价格上涨让人有点难受,但我们也要理解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天气不好,种植成本上升,商家也不容易。希望天气好转后,价格能够降下来。”他觉得,大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购买习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蔬菜品种。

对于蔬菜涨价背后的原因,多位专家分析,主要是受高温、多雨、台风频发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以及农业设施不足和运输成本高等因素,传统上称为“青黄不接”时期。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二级教授雷建军表示:“高温暴雨天气是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如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从明显干旱到内涝的过程,这对蔬菜的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高温和暴雨不仅导致蔬菜产量下降,还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耐储存性,使得市场上好货短缺且价格偏高。”

同时,雷建军也提到了季节因素,表示当前正处于蔬菜生产的“青黄不接”时期,部分蔬菜品种进入交易淡季,如寿光地产菜在湿热天气影响下,生长速度放慢、管理难度较大,促使菜价接连走高。此外,部分蔬菜品种如黄瓜、茄子等,在夏季高温下容易变质,增加了损耗和成本,也推动价格的上涨。

此外,供需关系和市场因素也推动蔬菜价格的上涨。

“随着蔬菜供应量的减少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推动蔬菜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像黄瓜等常见蔬菜,其价格上涨幅度甚至超过部分肉类产品,使消费者感受到了较大的价格压力。”雷建军表示,除了天气和季节因素外,市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价格。例如,蔬菜的物流成本、运输难度以及市场炒作等因素都可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孔繁涛表示,从历年规律看,蔬菜价格都呈季节性波动。一般从6月中旬起,蔬菜价格进入上行通道,至9月上旬达到高点,之后转入下降通道。主要原因是,夏季温度较高,不利于蔬菜生长,导致市场供应相对不足,蔬菜生产出现“夏淡”现象。

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多位专家认为,随着气温的回落和秋季蔬菜的陆续上市,蔬菜供应和价格有望逐步回归正常。预计从9月中旬开始,蔬菜价格能够恢复到7月甚至6月的水平。然而,这也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贺阳)

中国商报综合自央广网、广州日报、光明网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