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一个深夜,许世友找来肖永银:刘帅来南京了,你去接最好

司马昕 2023-06-26 16:05:58

1970年的一天深夜,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派人给肖永银打电话,说要当面和他谈事情,肖永银接到通知,内心疑惑,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许司令深夜相招,一定有很重要的事。

没多久,肖永银来到许世友的办公室,许世友将门锁上,语气深沉地说:“刘帅来南京了,你去接最好。”

肖永银有些诧异,刘帅来南京,怎么一点风声都没透露?

看着肖永银疑惑的神情,许世友解释道:“今天晚上是突发情况,刘帅在睡梦中被拉过来的。”

说着,许世友顿了一下,肖永银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即开口道:“我现在就去火车站。”

刘伯承元帅来南京,为什么许世友不去接,而是让肖永银去接呢?肖永银与刘伯承是什么关系?

许世友是肖永银的救命恩人

1986年,刘伯承元帅去世,邓小平主持了他的追悼会,当时在看治丧委员会名单时,邓小平看到没有肖永银的名字,很是生气,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得知后说:“肖永银可是刘帅最喜欢的战将,不能没有他的名字。”

从这个评价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肖永银,是刘帅的心腹爱将。

肖永银是河南新县人,和许世友,李德生都是老乡,1930年,13岁的肖永银参加红军,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许世友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救命恩人”

参军以后,由于肖永银年龄小,领导让他先当司号员,之后部队打仗,肖永银虽然没有持枪上战场,但是战场的枪林弹雨,锻造了他坚毅的性格和聪慧的头脑。

1935年,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边区,向西北进军,转移途中,遇到了前来阻击的国民党部队,不久,上级下令,要红四军11师33团奉命坚守江油西边的大岗山。

尽管我军装备,武器尽不如敌人,但是红军战士们凭借着无畏精神,硬是打退了敌人数十次的进攻,他们坚守一个星期后,敌人加大力量攻击,33团很难再守住,张昌厚没办法,决定亲自上一线,就算牺牲,也要完成任务。

关键时刻,已经成为司号长的肖永银站了出来:“团长,让我带人冲锋吧,我有信心,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这一年,肖永银18岁,张昌厚看着他,还是一个娃娃,面对敌人,肖永银之前很少上战场,再说他上战场一般都是司号员,他用什么去抵挡敌人呢?

张昌厚不打算同意。

肖永银似乎看到了团长眼里的迟疑,但是情况紧急,不能再拖,肖永银大声喊道:“团长,就让给我去吧,如果完不成任务,你杀了我的头。”

张昌厚没办法,只能同意。

肖永银虽然之前很少持枪上战场,但是参军生涯多年的耳濡目染,让他受益很多,这次战斗,肖永银带着人向前冲,打退了敌人的一波进攻。

就在肖永银想要继续扩大战果时,他负伤倒下了,战士们赶紧将抬到后方。

张昌厚看着躺在担架上的肖永银,内心很是感慨,他没想到肖永银这个红小鬼,还真是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肖永银的负伤是致命的,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肖永银被救治时,引发了别的症状,那几天,他一直吃不下饭,只能让人抬着走。

几天后,红四方面军要再过草地,爬雪山,上级领导要求,将伤员就地安置,肖永银不想留下,可是没有办法,巧合的是,这一天,许世友刚巧经过。

许世友看着担架上的肖永银,有些心疼,便问团长张昌厚,肖永银是怎么负伤的。

当张昌厚讲完肖永银作战的英勇故事后,许世友大叫一声好,趁此机会,张昌厚提出,想要带着肖永银走,不将他留下,许世友当即同意:“这还不简单,那就抬上他,我批准了。”

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中有名的悍将,此时,他正担任了红四军军长一职,有了他的许诺,肖永银最终没有被安置在当地。

这件事,说的就是许世友救了肖永银一命。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年肖永银留下的话,他的命令会如何,要么遇见敌人英勇牺牲,要么一生默默无闻,由此,共和国就会少了一位悍将,许世友就会少一位“交心朋友”

肖永银与刘伯承的交集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10月底,为了打通与苏联的通道,党中央要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西征河西走廊。

由于西路军没有补给,没有援兵,因而兵败河西走廊,到1937年初,西路军2万多人所剩无几。

1937年3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做出决定,第一,余下部队整编为三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第二,陈昌浩与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

当时肖永银是警卫连的排长,他得到的命令就是护送徐向前,陈昌浩,返回延安。

从遥远的祁连山到延安,这其中的凶险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们也必须做到。

肖永银带着20多个人护送徐向前时,徐向前认为目标太大,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因而决定将人分散走。

徐向前找来肖永银:“给你一封信,如果你先到延安,将信交给毛主席,交给党中央。”

肖永银知道这封信的重要性:“首长,请您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把信送到延安。”

就这样,肖永银诀别徐向前,和另外一名战友走上了归程。

由于担心敌人的盘查和搜捕,肖永银他们都是晚上趁着月色赶路,白天休息,而且走路也不敢走大路,都是走的小道,休息也不敢在老百姓家里休息,都是在山里对付着。

就这样,靠着革命信仰,肖永银和战友用脚足足走了四个月。

他们过了黄河后,终于来到了党中央派出的援西军司令部所在地,镇原县。

肖永银直奔司令部,见到了时任援西军的司令员刘伯承,刘伯承看着衣衫褴褛,脚上的皮被磨破很多的肖永银,非常心痛,他抱着肖永银失声痛哭。

这就是肖永银与刘伯承的第一次见面。

此后,肖永银一直在刘伯承的麾下,抗战时期,肖永银在129师,历任营长,团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依然在刘伯承麾下,担任旅长,副军长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肖永银当旅长时,他的顶头上司,正是赫赫有名的王近山。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便是这个道理,1947年的一次战斗,肖永银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高度评价。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部队分为三路,8月23日这天,部队的左路,右路大军,以及中路的六纵17旅等部队都渡过了汝河。

此时,唯独剩下尤太忠的16旅和肖永银的18旅带着部队直属机关和中原局领导尚未渡河。

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人,就在这尚未渡河的队伍中。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来到18旅,找到肖永银,刘伯承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从现在开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必须杀出一条血路。”

肖永银心中一颤,最坏的局面还是来了,但是他也知道,此时,部队已经没有退路了。

随即,刘伯承做出具体部署,由肖永银带领18旅全旅从敌人中间杀出血路,尤太忠率领16旅保护浮桥,掩护部队安全渡河。

就在肖永银和尤太忠准备离开去执行任务时,刘伯承在后面说道:“我和邓政委随你们一起去过渡河。”

肖永银一听,立刻止住脚步:“这太危险了。”

邓小平大喊:“不要管我们,你快去指挥部队吧,一定要完成任务。”

刘伯承在旁边叮嘱肖永银:“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明白吗,一定要勇,一定要猛。”

带着两位首长的期许,肖永银回到旅部,他对战士们说:“我们一定要完成刘邓首长布置的任务,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们也要踏平了它们。”

肖永银终究是没有让刘伯承失望,他带着部队,杀出了一条血路,胜利完成任务。

这一次战斗,给刘伯承留下深刻印象,他说:“那次战斗,真的好险,差一点就不会有我和邓政委的今天了.......”

通过这一战,肖永银用实力证明自己就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悍将。

抗美援朝战役爆发后,肖永银却是找到刘伯承发了牢骚。

原来,当时中央军委命令12军准备出国参战,身为副军长的肖永银却是没有接到通知,肖永银有些郁闷,便找到老首长刘伯承发牢骚。

肖永银见到刘伯承,开口就发牢骚:“首长,您也是知道我的,抗战,解放战争,我哪一仗打得不好,可是现在,却不让我去朝鲜。”

刘伯承笑笑,安慰道:“不要慌,你的情况我了解嘛,你受委屈了。”

刘伯承的一句话,让肖永银很是感动,他继续说:“首长,我请求前往朝鲜参战。”

刘伯承:“我同意你去。”

最终,在刘伯承的帮助下,肖永银来到了朝鲜战场,他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抗美援朝战役胜利结束后,肖永银回到了国内,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之后的一共1300多位开国少将中,刘伯承最钟爱的,便是肖永银。这便是1970年刘伯承来南京时,许世友要肖永银出面迎接刘伯承的原因。

刘伯承在南京,肖永银经常探望老首长

1970年那天深夜里,许世友与肖永银谈话后,肖永银直奔火车站,等候着老首长。

没多久,一辆火车在南京火车站停靠,肖永银立刻迎了上去,当肖永银走进车厢时,刘伯承很是高兴,可是他一想到自己的处境,脸色就变得不好看起来。

肖永银也知道老首长心里不是滋味,在旁边一直默默地陪着,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刘伯承缓缓开口:“我老了,来这儿,给你们添麻烦了。”

肖永银听到这话,立刻动情地说:“老首长,你怎么能说这种话,你不能工作,我们就工作,你以前怎么对待我,现在还是怎么对待我,不然我....我心里不好过。”

肖永银真挚的话语,让刘伯承很是感动。

当天晚上,在许世友的安排下,刘伯承住进了中山陵5号。

第二天,许世友为刘伯承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当天,许世友命令南京军区各部门,但凡无事时,都可以来找刘帅,陪他聊天解闷。

通过几天的观察,许世友发现了一个怪事。

每当其他将军去探望刘伯承时,刘伯承的态度都是中规中矩,可是当肖永银去,刘伯承就显得很是热情,这一下,许世友也确定了,说肖永银是刘伯承的心腹爱将,果然是真的。

由此,许世友特意将肖永银找来:“你啊,以后经常去看刘帅,得空便去,他不愿和别人打交道,愿意和你打交道,你就多去陪陪他。”

肖永银连连答应:“好的,许司令,我一定会常去的。”

在南京居住时,刘伯承生活得很是惬意,有一次,刘伯承问了肖永银一个疑惑的问题。

刘伯承问:“你说,一个排长能起多大的作用?”

肖永银有些不解,但是还是开口回答:“一个排长,也就起一个排长的作用嘛。”

刘伯承颔首,没有再说话。

1971年“九一三”事变后,刘伯承返回北京居住,1986年,刘伯承元帅因病去世,享年94岁。

老领导离世,肖永银得知后万分悲痛,后来在邓小平的关注下,他被通知参加追悼会,肖永银来到追悼现场,对着刘伯承的遗体三鞠躬,失声痛哭:“刘帅,我是肖永银,我来晚了......”

2002年,肖永银因病去世,享年85岁。

战火中历练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如刘伯承元帅与肖永银之间的关系一样,尽管时光匆匆,但是我们丝毫不怀疑,无论何时,他们两人的友谊,都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