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那些大学教授只会啃书本,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的很,讲起这些来一窍不通。所以我常说,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比起来是最没学问的人。他们不自惭形秽,只知道整天从书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其他一样也不会。”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初期,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共产党成员来自劳动人民,其中很多人文化水平较低。 相比之下,知识分子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思想文化层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革命战争的残酷和艰苦条件,以及以战斗力和勇敌为重的环境,显然与知识分子擅长的领域不符。这种背景下,工农群众与知识分子之间的鸿沟逐渐加深。 知识分子的特点往往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较重,而在革命的实际环境中,这种性格特征并不适应。 许多知识分子对于革命的艰苦性和残酷性准备不足,同时他们也往往带有一种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态度,认为自己的文化和知识水平使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这种态度使得他们难以融入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革命队伍,也使得工农群众对他们抱有一定的敌意。 这种相互间的不信任和不理解,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鄙视的链条。知识分子看不起文化水平低下的工农群众,而工农群众也因知识分子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们。这种分裂不利于革命力量的整合,也反映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尽管如此,随着革命的深入和持续发展,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必须与工农群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始尝试放下身段,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并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中。这种转变虽然缓慢且充满挑战,但对于推动整个革命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强调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许多代表尽管因公务未能全部出席,但他们的背景显示出知识分子对于党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代表多来自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这两场运动均以知识分子为革命的先锋,标志着知识分子在政治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工农群众构成了这些战争的主体力量,但知识分子却常常处于关键的领导和指挥位置。这一现象在抗日战争中尤为明显,许多战略决策和行动的设计都出自知识分子之手。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的作用进一步扩展到科技、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加强与全球的经济联系,并提高国家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大量依靠知识分子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特别是在原子弹和航天事业的研发上,知识分子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们不仅推动了中国在这些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也为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 知识分子的价值在于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应用,以及这些知识如何服务于社会的广泛层面。成功的知识分子通常是那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学习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的人。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了知识分子应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提倡知识分子应该实现从书本到田间地头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个位置的转移,更是思想和行动方式的根本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分子的作用被进一步明确:他们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连接理论与实际、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成功的知识分子是那些能够理解并实践“知识分子化的工农干部”和“工农群众化的知识分子”的理念的人。这种双向互动不仅加深了知识分子对实际生活的理解,也使他们的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操作性。 因此,评价一个知识分子的“好坏”不能仅仅从其学术成就或理论深度来考量,更应关注其与社会的互动如何,其思想和知识是否真正服务于人民的需求。 参考资料: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合编. 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论文选[M]. 1993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透彻
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