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俄国科学家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不洗手就开始吃饭了,结果他发现,自己吃

喷火龙说史 2024-08-19 12:13:44

1879年,俄国科学家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不洗手就开始吃饭了,结果他发现,自己吃的牛排和沙拉里,竟然有种奇怪的甜味,正是这个意外发现,让他有了一个在今天非常流行的发明……

糖精这个词距离我们已经很要遥远了,糖精在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期,在农村地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当时买不起白砂糖和红糖的年代,糖精良好的性价比,可谓在农村风靡一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糖精的叫法其实已经过时了,现在饮料,糖果的包装纸上一般称糖精为甜味剂。

但1997年,加拿大研究院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大剂量的服用糖精会导致健康的小白鼠致癌,于是各国开始陆续禁止使用糖精,而后又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类致癌物。

那么这个对人体有危害,大众又离不开的糖精,是被怎样发现的呢?

原来早在1879年的一天下午,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里,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法堡和伊拉雷森,正在实验室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

在实验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康斯坦丁法堡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回家吃饭,生日的到来,让康斯坦丁法堡忘记了实验室其中一条禁忌——洗手。

回到家中的康斯坦丁法堡,看到妻子准备的食物,瞬间两眼大放光彩,忙碌了一天的康斯坦丁法堡的味蕾随即被打开,直奔餐桌津津有味的吃着。

结果他发现妻子准备的生日餐都有一种奇怪的,不同于平常蔗糖的甜味,于是便开始询问妻子往食物里加了什么糖。

妻子听到这便回答道:“大概是你今天生日,太高兴了吧,我今天做的食物中没有一样加了糖”。

听到这,康斯坦丁法堡感到非常疑惑,便带着怀疑舔了舔自己的手,但结果发现,自己的手仿佛有种魔力一般,比食物更甜,便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实验后太过兴奋忘记了洗手,有煤焦油的衍生物残留在手上的缘故。

作为科学家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新一种的化合物,于是便飞奔到实验室,经过此后一段时间的多次试验后,他发现这种甜味,是来自一种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化学物质。经过后来反复的提取试验,终于两人从煤焦油里面,提取出了一种白色的晶体。

后来这种物质便取名为糖精。经过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糖精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救星,因为吃了糖精不会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而且,早在一档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曾有专家提问,问下面哪种糖最甜,在场的很多观众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糖精,这使得糖精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

其实光从这个名字上来讲,我们普通人大致第一反应就会在葡萄糖,白砂糖等众多有关糖的名称中,选择糖精这个答案。

随后专家解释到,糖精其实和糖没有一丁点的联系,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联系?既然和糖没有关系,那它到底是什么做的呢?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

糖精是被我们大众所叫出来的名字,实际上它有一个很工业化学的学名,叫做邻苯甲酰磺酰亚胺。

糖精本身是没有甜味的,它只是通过刺激味蕾,让人产生的甜味感,并且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为白色结晶性固体,难溶于水,且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

它的甜度也几乎高于普通蔗糖的500倍之多,但是它的化学结构却与糖的截然不同。

如果一次性服用糖精在5g以上,几个小时之后,便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死亡,并且现在还无任何有关误服糖精的解药,只能通过洗胃,加速身体代谢等方式排除体外。

不过大家也不必惊慌,在规定范围下使用,是不会对人体有太大的危害的。如今的糖精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上,但都要遵循国家规定限制使用。

(信息来源:光明网2016.10.9世界科学史上10大“最意外的发明”)

0 阅读:739